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有关体温调节和血脂代谢的问题:

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1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该物质被BAT细胞识别后引起细胞中 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 的量增加,从而促进 的表达。

(2)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处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 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3)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分解加快和合成ATP减少,实现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4)下表是某人血液检查结果,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尿素

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189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232

mg/dL

150﹣220

①肝功能出现障碍

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

③可能会出现尿糖

④可能HDL(与胆固醇代谢有关)合成量较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或“多样性”)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同学以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为材料进行研究,调查得到小麦培养前、后培养液及小麦根尖细胞内NO3-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本实验结果可以确定(  )
A.根尖细胞吸收NO3-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根尖细胞吸收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细胞在吸收NO3-的过程中合成大量的载体
D.细胞液的浓度一定大于培养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实现的

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辛西娅一定含有C、H、O、N、P、S等6种元素

B.辛西娅至少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等6种化合物

C.辛西娅的诞生说明DNA能够直接控制生命活动

D.膜的作用是将辛西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效应B细胞;把每一个效应B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不同效应B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花粉$\stackrel{①}{→}$ 植株A$\stackrel{②}{→}$植株B.
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frac{1}{4}$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C.该育种的基本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延长育种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存在于人类DNA分子中的VNTR序列,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具有高度的多样性.经限制酶切、电泳和探针杂交,形成独特的DNA指纹,一般用于个休身份的遗传学识别,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而其它的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序列的多样性一般很小.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VNTR序列比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序列更易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B.VNTR序列的变异一般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
C.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受蛋白质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序列的改变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