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肉毒杆菌A型毒素能阻断神经末梢分泌使肌肉收缩的“乙酰胆碱”,以此达到除皱的美容效果.某人因过量注射该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A型毒素抗体进行治疗,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美容制剂的药效一般是持久的,不需再次注射就可保持效果
B.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产生电位变化
C.医生的治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肉毒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仅存在于注射点周围的组织液中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由题意可知,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是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而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肉毒杆菌毒素主要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达到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肉毒杆菌A型毒素相当于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这种美容集效果不应是持久的,A错误;
B、因为能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变化,B正确;
C、医生注射的是抗体,而不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C错误;
D、肉毒素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D错误.
故选:B.

点评 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癌细胞的特点不包括(  )
A.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B.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代谢减弱
C.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19:00、5:00(时刻),c植物叶片出现在10:00、15:00(时刻).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b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
(4)适合卧室美化的植物是c(填字母),原因是这类植物可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使空气清新.
(5)从图中的结果推测,三种植物叶片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a>b>c.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44mg 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6.6mg 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50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156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 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2)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 的片段.
(3)以下是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
①以上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 经研究发现“红脸人”体内只有ADH,则“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此外还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他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B.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mRNA的叙述
①含有密码子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复制产生RNA  ⑤主要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
⑥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8 7.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75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决定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填序号),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洪湖市期末)如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图解.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一定存在某种机制使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被用于暗反应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氢只来自水,而呼吸作用产生的氢只来自有机物

C.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D.在强光下一株植物所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全部来自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