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食物网,其中草为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草→蚱蜢→青蛙→蛇→鹰、草→蛐蛐→青蛙→蛇→鹰、草→蛐蛐→青蛙→鹰.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考虑,该生态系统中还应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若大量捕杀蛇,则鹰的营养级降低,流入到鹰体内的能量增多,因此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
(3)鹰所同化的能量远大于其体内所含有的能量,原因是部分在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鹰的体重增加1kg,需要同化的能量相当于10kg动物性食物,1kg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能量,相当于10kg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能量,说明鹰与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草与其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4%流向蚱蜢,6%流向蛐蛐,鹰的食物来源:40%来自蛇,60%来自青蛙,则鹰的体重增加1kg,需要青蛙的质量=1×40%÷10%÷10%+1×60%÷10%=46kg,至少需要蚱蜢和蛐蛐的质量为46÷20%=230kg,则至少需要草的质量为230÷10%=2300kg.
故答案为: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增加
(3)部分在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2300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图中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及某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录时mRNA的合成 | B. | 光合作用中ATP的水解 | ||
C. | 有氧呼吸中[H]和氧的结合 | D. | 翻译时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 |
B. | 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有细胞膜 | |
C. | 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核糖体 | |
D. | 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N、Mg元素 | |
B. |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 | |
C. | 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叶绿素b | |
D. |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并反射出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物质E与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
(3)图中①表示 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_。
(4)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点表示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内、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名称 | 实验方法 |
A |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实 | 假说演绎法 |
B | 孟德尔两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 类比推理法 |
C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 抽样检测法 |
D |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取样器取样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圈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 |
B. | 人的反射活动需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
C. | 原核生物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 |
D. | 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制备细胞膜时,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涨破,流出内容物获得细胞膜 | |
B.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蒸馏水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 |
C. | 将洋葱鳞片叶浸润在水中,就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 |
D. | 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用清水可以溶解色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