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半无叶型和普通叶型、种子有麻点和无麻点是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和D/d的控制。让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让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无麻点=107:35:37: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花粉成熟前对花进行___________处理。豌豆常用于杂交实验,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测基因A/a、B/b和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
【答案】去雄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花较大易操作、性状易区分 AAbbDD和aaBBdd 基因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A/a(D/d)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可判断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均为显性性状。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无麻点=107∶35∶37∶12,即紫花∶白花=(107+35)∶(37+12)≈3∶1,普通叶型∶半无叶型=(107+37)∶(35+12)≈3∶1,有麻点∶无麻点=(107+35)∶(37+12)≈3∶1,107∶35∶37∶12≈9∶3∶3∶1,即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三对基因中只有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有两对基因为连锁。
(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的花进行去雄处理,防止其自花受粉。豌豆为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植物、花较大易操作、性状易区分,常用其做杂交实验材料。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均为显性性状,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说明两亲本均为纯合子,故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DD和aaBBdd。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紫花半无叶型∶白花普通叶型∶白花半无叶型=107∶35∶37∶12≈9∶3∶3∶1,说明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F2中只有紫花有麻点和白花无麻点,没有出现控制花色和种子有、无麻点的重组性状,所以控制花色的基因和控制种子有无麻点的基因为连锁基因,即基因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A/a(D/d)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果蝇的直翅和弯翅(A/a)、短刚毛和长刚毛(B/b)、细眼和粗眼(C/c),有节律和无节律(D/d)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小组用一对纯合亲本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
性别 | 直翅:弯翅 | 短刚毛:长刚毛 | 细眼:粗眼 | 有节律:无节律 |
雄性 | 3:1 | 3:1 | 3:1 | 1:1 |
雌性 | 3:1 | 3:1 | 3:1 | 1:0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知:A/a、B/b这两对基因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c、D/d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若只考虑A/a、B/b、C/c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时,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若已知这三对基因中有两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等),只考虑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时,F2的分离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若只考虑C/c、D/d这两对基因的遗传时,让F2中的细眼有节律雄果蝇和粗眼有节律雌果蝇随机交配,子代中细眼有节律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能否完全分清D/d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还是X和Y染色体上,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自然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C.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能一直持续增长
D.大量捕杀狼,使该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使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探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发现,患者脑部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之间的_________(结构)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是由于神经元________(填“胞体”、“树突”或“轴突”)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积累而引发细胞损伤导致。科研人员推断这种异常积累可能与_______Aβ的酶C表达量下降有关。
(2)科研人员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的神经元DNA,对酶C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酶C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不是____________导致。
(3)科研人员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神经元的酶C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再分别用具有相同识别序列(CCGG)的HpaⅡ和MspⅠ酶切(但HpaⅡ不能切割甲基化的胞嘧啶)。结果显示正常人该DNA片段用Msp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与用HpaⅡ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的差值___________ (大于/小于)患者的相应差值,说明患者细胞中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更高。
(4)依据上述结果,研究人员推测,患者神经元内的RNA聚合酶与酶C基因启动子结合受影响,进而影响了酶C基因的转录。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多年生二倍体植物的高秆与矮秆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与感病分别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调查发现,受精卵中仅含有一个B或b基因时,发育成的个体能正常发育繁殖;当不含B或b基因时,该受精卵不能发育。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高秆抗病植株(甲)自交,F1均为高秆抗病植株;
实验二:矮秆感病植株(乙)自交,F1均为矮秆感病植株;
实验三:高秆抗病植株(甲)×矮秆感病植株(乙),F1中高秆抗病:高秆感病=1:1。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高秆对矮秆为__________性状。实验一、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出现实验三的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利用上述三个实验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方案,仅需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囊泡运输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运输过程不需要ATP供能
B.囊泡实现物质的定向运输可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
C.细胞内的RNA、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都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的
D.细胞内的细胞器都能通过囊泡实现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糖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__________,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相应细胞的活动减弱,之后会出现血糖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升高有关的激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某科研人员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具体实验方案如下:第一步,用高糖的动物细胞培养液来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第二步,取第一步得到的适量滤液作为培养液来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该实验方案的错误之处: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 0条B. 20条C. 大于0小于20条D. 以上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