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部分刚采摘的水果或蔬菜表面有残留农药,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其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未做处理纯水冲洗
1min
浸入纯水
1min
浸入纯水
30min
1kg青菜农
药残留量
0.196mg0.086mg0.097mg0.123mg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出如图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
 
;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在实验二中,青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推移从A点下降到B点,其原因是
 
,之后又从B点略有上升达到C点,其原因是
 
;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否为同一过程,并解释.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专题: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喷洒农药一般是喷洒在叶片,刚用水浸泡时可以去除细胞表面的农药,但是如果浸泡时间长了,外面的农药反而可以进入细胞内,使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浸泡时间短还多.植物吸水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的渗透作用,当吸水时细胞液浓度下降,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而当农药进入细胞内又使细胞液浓度升高.
解答: 解:(1)实验一:用纯净水冲比用水浸泡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要少,说明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用纯水冲洗时大部分农药被冲走了.能被水冲走的农药存在于蔬菜表面,而的是进入到了细胞内的农药是冲洗不掉的.用水浸泡蔬菜,农药进入细胞的多,而不浸泡的进入细胞中的少.说明浸泡的过程促进了农药的吸收,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实验二的曲线说明刚把蔬菜浸入纯水中时,细胞液的浓度是快速降低的.溶液浓度的降低需要从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变化两方面来考虑.在纯水中,细胞应该吸收水分,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减小;此外,蔬菜表面有农药残留,细胞也会吸收农药分子,这就会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实际的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快速变小,说明细胞吸收水分的速度远快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速度.随着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少,吸水速度逐渐减慢.但在纯水中,组胞液不管怎么吸水,其浓度肯定是要大于纯水的.到BC段反而是增大原因有二:一是从细胞结构上考虑,植物细胞是有细胞壁的,细胞大量吸水膨胀,但外面的细胞壁弹性有限,阻止了细胞继续吸收水分,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的平衡;其二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角度去考虑,细胞吸水减慢,直至停止吸收,但农药仍然在继续被吸.如果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因此,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不是同一过程.
故答案为:
(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   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①在AB段,由于青菜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
 ②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不是.若两者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
点评:本题以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为素材,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T淋巴细胞属于暂不增殖细胞     ②同一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中mRNA完全不同
③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大多与细胞膜有关  ④骨骼肌细胞膜上不存在神经递质受体
⑤不是分泌细胞则不含高尔基体       ⑥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A、①②④⑥B、②④⑤
C、①③⑥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这种转化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D、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B、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较长
C、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内分泌腺不会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B、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作为模板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
D、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A_bbA_BbA_BB  aa_
  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
(1)由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位于液泡膜上,推测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
 
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取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4)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花色遗传遵循的遗传学规律是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体在F2的白花中大约占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两株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其中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注:指针向重的一侧偏转).请分析并回答:

(1)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可向光反应提供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
 
偏转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c点的含义为:此距离情况下植物
 

(3)ce段说明
 

(4)e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结构有
 

A.叶绿体基粒   B.叶绿体基质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基质   E.线粒体内膜
(5)f点与a、b、c、d点相比,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原因是气球内气体量
 

(6)若去掉培养液中的CO2缓冲液,指针将
 
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