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高度分化的细胞会逐渐衰老和凋亡,这与细胞内存在的相关基因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胚胎发育中尾的消失、五指的分离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 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若要促进癌变细胞的凋亡,则可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RING区域的功能。
【答案】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减弱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衰老细胞的特征,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导致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而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IAPs是细胞内抑制细胞凋亡,依靠的核心RING区域的功能发挥的结果。现要促进细胞凋亡,则应减弱核心RING区域的功能才可能达到目的。
(1)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是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细胞凋亡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 IAPs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而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减弱该区域的功能,则能有效地促进细胞的凋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
自生固氮菌是一类能独立固定氮气的细菌,其中有些好氧的种类能产生PHB(一种可以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现欲获得高产PHB的自生固氮菌菌种,操作流程如下:采集土样→富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初步筛选产PHB的自生固氮菌→筛选高产PHB固氮菌→保存备用。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时,为达到筛选自生固氮菌的目的,在配制培养液时不应添加_________。培养时要将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旋转在摇床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时,要先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此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与富集培养时有所不同,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____________,再在______________附近操作。平板冷凝后,需置于恒温箱中1-2天后再用于接种,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8种形态特征有所不同的单菌落。经染色鉴定,其中3种能产生PHB,那么如何进一步筛选出高产PHB的菌种呢?请说出你的实验思路。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去年国庆期间,甘肃湖北连发H5N6禽流感疫情。疫情发生后,卫生防疫部门立即对饲养场的家禽全部扑杀,以控制疫情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体内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B. 病毒能使生物致病,所以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
C. 禽流感病毒具有生命,因为它们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 “扑杀家禽”这一措施主要是让禽流感病毒失去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宿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交配,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杂交,F1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性别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 | 发育情况 |
XX、XXY | 雌性,可育 |
XY、XYY | 雄性,可育 |
XXX、YO、YY | 胚胎致死 |
XO | 雄性,不育 |
科学家在经过大量杂交实验后,观察发现摩尔根上述杂交实验的F1果蝇中,每25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每25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科学家认为是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从而导致F1中出现的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验证(2)的解释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F1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 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解释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曲线上的点 | N | (K-N)/K |
S1 | 20 | 0.90 |
S2 | 50 | 0.75 |
S3 | 100 | 0.50 |
S4 | 150 | 0.25 |
S5 | 180 | 0.10 |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 (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分析如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苏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苹果 | 斐林试剂 | 还原糖检测和鉴定 |
C | 鸡蛋 | 试剂 | 蛋白质检测和鉴定 |
D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蒸馏水 | 细胞吸水涨破 |
(1)A—D四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______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中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___________色。
(3)B组实验中,若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且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C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问题:
(1)“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其中“唤醒沉睡的种子”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与“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可通过枝条扦插繁殖大面积种植,常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若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则采用 法。促进白杨树叶片脱落的植物激素主要是 ,其合成部位是 等。
(3)我国很多地区的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 。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但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由赤霉素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赤霉素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发现,新鲜水果比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硬。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而果胶酶能将细胞壁分解,使水果细胞相互分离,导致水果变软。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步骤:
(1)称等量的去皮后的新鲜苹果和放置一段时间的苹果切成小块,分别放在榨汁机中制成果泥。
(2)用滤纸或5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条件相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此实验,能否得出水果放置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高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有H2O生成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 C. ④⑤ D. 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