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条;A、B、C三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B、C 2 DNA的复制 着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解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1)A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C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4)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
(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 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
C. 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家族部分遗传系谱图。
(1)如图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位置和(显隐性)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
A.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 显性遗传
C.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D.性染色体 隐性遗传
(2)图中的III﹣8与III﹣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III﹣8表现型_____(一定/不一定)正常,原因是_____。
(3)若III﹣9携带了血友病基因,其血友病基因可能来源于_____。
A. II﹣5或 II﹣6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 II﹣5提供的卵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II﹣6提供的精子发生了基因突变 D. II﹣9在其受精卵发育初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4)现 II﹣5又怀孕三月,想了解胎儿是否携带血友病基因,可以通过_____。
(5)图III﹣7与一正常男性婚配后生育一先天愚型患儿,该病属于_____。
A.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 C. 常染色体畸变 D. 性染色体畸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新鲜菠菜叶,按照实验要求完成了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并将实验纸层析结果绘制成坐标图,下列图示比较接近实验结果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穿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却不能进入细胞核。
(2)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以小泡的形式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结构间转运,这是由于构成这些结构的生物膜基本骨架是相同的,都是以____________作为基本骨架。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磷脂双分子层 D.蛋白质
(3)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据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人体细胞的细胞内液
B.④中的少量蛋白质重回血浆至少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
C.①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D.肌细胞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浆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