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解答 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确定上述序列的互补链:
TAGAGCTCTGACTAACCGGAATTCGAGCTCTACTGGTACCGGTCCGAGCTCGACTACT.
由于EcoRⅠ能专一识别GAATTC,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因此结合DNA的碱基序列可以确定,该序列中只含有一个识别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割形成两个片段.答案如图:
故答案为:
2 TAGAGCTCTGACTAACCGGAATTCGAGCTCTACTGGTACCGGTCCGAGCTCGACTACT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内容,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理解运载体具备的条件和限制的切割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 |
B. |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 |
C. | 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 |
D. |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3}$ | B. | $\frac{1}{4}$ | C. | $\frac{5}{24}$ | D. | $\frac{36}{1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请你做出判断(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③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穗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④一条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几个基因都会引起基因突变
A.有一种说法不对 B.四种说法都对
C.四种说法都不对 D.至少有一种说法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蝇的一个DNA分子(第一代),经过3次复制后,含有第一代母链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 )
A.1 B.2 C.4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__
_________源、___________源、水、无机盐等。
下图为获取土壤样品后的培养研究过程:
(2)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 ,从而有利于 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 培养基。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 培养基,灭菌方式为______________。对④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__ 和 ;接种工具灭菌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一中高二下阶段测试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 h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
(5)细菌平板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