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BRR×bbrr | B. | BbRr×bbrr | C. | BbRR×bbrr | D. | BBRr×bbrr |
分析 抗病无芒小麦和感病有芒小麦杂交,也就是B_R_×bbrr,得到的F1自交,用分离的思路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1、抗病与感病的分离情况:
①BB×bb→Bb$\stackrel{?}{→}$F2:3B_(抗病):1bb(感病)
②Bb×bb→1Bb:1bb:
$\frac{1}{2}$Bb$\stackrel{?}{→}$F2:$\frac{1}{2}$($\frac{3}{4}$B_:$\frac{1}{4}$bb)
$\frac{1}{2}$bb$\stackrel{?}{→}$F2:$\frac{1}{2}$bb,
所以这种类型的抗病:感病=$\frac{3}{8}$:$\frac{5}{8}$=3:5.
2、无芒与有芒的分离情况:
①RR×rr→Bb$\stackrel{?}{→}$F2:3R_(无芒):1rr(有芒)
②Rr×rr→1Rr:1rr:
$\frac{1}{2}$Rr$\stackrel{?}{→}$F2:$\frac{1}{2}$($\frac{3}{4}$R_:$\frac{1}{4}$rr)
$\frac{1}{2}$rr$\stackrel{?}{→}$F2:$\frac{1}{2}$rr,
所以这种类型的无芒:有芒=$\frac{3}{8}$:$\frac{5}{8}$=3:5.
解答 解:因为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9:15:15:25:
①抗病:感病=(9+15):(15+25)=3:5;
②无芒:有芒=(9+15):(15+25)=3:5.
所以都符合分析中第②种情况,Bb×bb→1Bb:1bb和Rr×rr→1Rr:1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bbrr.
故选:B.
点评 本题题目类型比较特殊,是根据后代分离比来推断亲本的基因型,但是解答的思路仍然可以正推的方法去解答,只是正推的时候情况不仅仅是一种,把每一种情况分析到,和题干的要求相对应就是答案.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在缺镁环境中培养,图甲中B点右移,C点左下移 | |
B. | 图甲中A点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 |
C. | 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B点左移,C点右下移 | |
D. | 图乙曲线中d点到e点,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浓度降低,e点到f点,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浓度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 |
B. | 图中只有①和②过程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 |
C. | ③过程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和ATP就能完成 | |
D. | ②和③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5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
B. | 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
C. |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
D. | 相对性状是指不同性状的同一表现形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周期的长短受细胞种类影响,与环境无关 | |
B. | 细胞周期被人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 |
C. | 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 |
D. |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