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在适宜的光照下,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温度、CO2浓度及氮肥对植物代谢的影响.实验1是研究温度对小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2是在盆栽条件下,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设置两种CO2浓度和两种施氮量的实验处理,实验材料分为四组,每一组种植10盆.在小麦抽穗期选择晴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于上午8:30-11:30连续7天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结果表明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在10℃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大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40℃,温度在30℃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2)从图2所示的实验的结果可知最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的条件组合是高大气CO2和200mg.kg-1施氮量.N元素是光合作用中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某同学要测定施氮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取叶片5克放入研钵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后再用纸层析法方法分离出叶绿素进行测定.
(3)在实验2的研究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8:30-11:30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等无关变量,题中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有每一处理种植10盆和连续7天进行测定.
(4)要利用该装置研究施加200mg•kg-1氮素肥料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利用该装置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实验中的变量包括:两种CO2浓度和2种施氮量.分析时利用单一变量进行分析:在二氧化碳浓度相同时,200mgkg-1施氮量的光合速率均高于施氮量为0的;在施氮量相同时,高大气CO2浓度均高于正常大气CO2浓度.

解答 解:(1)据图1分析,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大约是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大约是40℃,呼吸作用的有关酶的最适温度较高.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原因是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图中,在1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从图中不难看出,最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的条件组合是高大气CO2和200mg•kg-1施氮量,CO2浓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喑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叶绿体中的色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时所用的试剂是丙酮或无水乙醇.分离色素需要使用纸层析法.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使该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遥宜,如光照强度和温度;每一组种植10盆和连续7天进行测定都是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
(4)黑喑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在黑暗中测定呼吸作用较好.
故答案为:
(1)呼吸     暗反应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大于    40    30
(2)高大气CO2和200mg.kg-1施氮量         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3)光照强度、温度        每一处理种植10盆和连续7天进行测定
(4)黑暗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探究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解题中,考生要能够识记色素提取的原理;明确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测定呼吸速率时装置在暗黑条件下可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植物肉食植物
GP46636312.6
R9618.87.5
未利用29329.35
分解者分解12.62.1微量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2)从表中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
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12.6(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着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
(4)由于排放生活污水,池塘中的NP含量开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活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某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精氨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  )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该菌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该菌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以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
(2)a过程需要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5)已知DNA某片段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A T C T A G,若以它为模板,通过b过程合成的RNA单链的碱基序列为UAGAU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③过程消耗①过程产生的[H]用于CO2的固定
C.④过程除了产生[H]、ATP外,还产生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②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糖尿病作为人类的一种常见“富贵病”,与糖代谢及调节异常有密切关系(如图一),其中,①②③表示几类细胞,④⑤⑥表示分泌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①②分别时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①通过体液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肝细胞、肌细胞.(不得少于两种)
(2)①的分泌物会抑制(填抑制或促进)②的分泌,而②的分泌物会促进(填抑制或促进)②的分泌;激素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④和⑤是拮抗关系,⑤与⑥是协同关系.
(3)由图一可见,机体对胰岛细胞分泌的调节,除了胰岛细胞通过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外,还可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控制.
(4)图二是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则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胰高血糖素,该患者在注射药品后,体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肝糖元的分解增多和非糖物质向糖类的转化加强.
(5)为了验证分泌物④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若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中,正确的是A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6)如果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而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类,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B.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B与A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B含的蛋白质比A多.
(4)B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PH(或酸碱度)稳定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