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A(或a)与B(或b)可发生自由组合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蔗糖溶液浓度和外界浓度相等
C.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对甘油的吸收速率大于葡萄糖
D.15min时,甘油组细胞内外甘油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丽藻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而生活在同一片水域的轮藻仅高63倍.对两种藻类细胞积累K+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的积累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B.吸收K+的过程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K+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它们遗传基础的差异

D.K+吸收速率与池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宁波高三五校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abcd的波形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从右向左传导的

B.a处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因钾离子大量外流而低于膜外

C.b处发生去极化,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

D.c处发生复极化,其机理是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表:酪氨酸(UAC) 甲硫氨酸(AUG) 天冬氨酸(GAU) 缬氨酸(GUA)】

(1)图1中⑥上正在进行的是_______过程,所需要原料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 ___。该过程的合成方向是__________(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由图1可知,④在进行该过程之前需要加工,其加工场所是

(3)图1中②上携带的氨基酸为

(4)图2为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吗? 。图2中多个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提高了合成 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6g·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茎的生长

B.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生长素浓度越低对根的生长促进作用越强

D.生长素对不同种植物的同一种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来源:Zxxk.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T2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T2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D.此实验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叙述正确的是

A.某DNA分子中丢失1个基因,则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细胞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其它分裂时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C.二倍体水稻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较小

D.无子西瓜及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中都有生长素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都属于抗原
B.吞噬细胞能特异地吞噬病原体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D.侵入人体细胞内的病原体可被效应T细胞和抗体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