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图中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过程用到了哪些现代生物技术?
(2)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 。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3)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 。
(4)目前科学家通过 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 。请写出该工程的基本流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图中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过程用到了哪些现代生物技术?
(2)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 。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3)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 。
(4)目前科学家通过 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 。请写出该工程的基本流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选修三)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图中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过程用到了哪些现代生物技术?
(2)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 。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3)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 。
(4)目前科学家通过 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 。请写出该工程的基本流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黑藻的叶肉细胞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蓝藻
(2)该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为高等植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与名称,缺一不可)
(3) 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图1细胞,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除此之外,该细胞中会相继出现18O的部位有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4)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和名称)。
(5)若这是根毛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Mg2+、K+等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因为前者提供______________,后者提供________。
(6)研究图2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7)若图2细胞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⑥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图2中可看出,通过形成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为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细胞膜分离出来,然后对膜化学成分鉴定: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电镜的观察,大胆的提出生物膜的静态模型:
即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对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并随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科学家发现膜蛋白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1970年科学家通过一些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简述科学家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方法: 。
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除了用化学分析法,还可用酶解法,可用 处理神经细胞等,然后观察细胞活性。如失去活性则证明含有蛋白质。
(2)磷脂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如右图模式图,请尝试画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的模式图:
(3)哪些实例能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请试举两例: 。
(4)尝试画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5)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