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frac{K}{2}$时,出生率最大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分析 据图分析,一个绵羊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成S型,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 解: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绵羊数量达到$\frac{K}{2}$时,增长速率最快,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出生率不是最大,B错误;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C正确;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图形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一所示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图二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

(1)根据图一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D→A→E→C.
(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细菌培养(T2)噬菌体.
(3)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4)图二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答一种即可).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过程①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出现了DNA分子中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基因突变.
(2)过程②称为转录,图中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990.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GTGCGTTGACC-,若以其互补链为模板合成mRNA,则mRNA的碱基序列为-UGUGCGUUGACC-.
(3)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受精卵以及胚胎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C.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D.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对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却存在着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的(  )
A.转运RNA不同B.信使RNA不同C.基因不同D.核糖体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可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D.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frac{2}{3}$,B体重增加30,至少需要A的量为5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溶液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min5℃10℃20℃35℃55℃
100.20.40.70
201.01.31.60.1
30.11.82.22.80.2
40.23.13.34.40.3
50.34.04.44.40.4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
B.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
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4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近段时间我国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的罪魁祸首要归咎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B.碳元素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可以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D.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以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