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所示),并导入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用于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请回答:

(1)完成图中A过程必需的工具是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该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为(大鼠)神经干细胞.
(2)若要构建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则需选择图中的XhoⅠ限制酶进行酶切.
(3)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GDNF基因运载体的是A.

(4)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质粒运载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BD(多选)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DNA、切割DNA任一序列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部位与RNA聚合酶的完全相同
C.使用质粒运载体是为了避免目的基因被分解
D.质粒运载体可能是从细菌或者病毒的DNA改造的
(5)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如图所示,且载体大小为6000bp).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HpaI酶和BamHI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双酶切,若是正向连接的重组载体,其产生的酶切片段数为2个,反向连接的重组载体产生片段有②⑥(多选).
①100bp  ②200bp  ③600bp   ④700bp  ⑤6000bp  ⑥6500bp.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图中A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中需要先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根据题干信息“导入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可知,该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为神经干细胞.
(2)质粒上有XhoⅠ识别位点,而且在启动子之后,所以要构建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应选用XhoⅠ限制酶进行酶切.
(3)A、该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hoI的切割位点,且切割位点不在标记基因上,可作为基因的运载体,A正确;
B、该质粒不含标记基因,不可位于基因的运载体,B错误;
C、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和限制酶HpaI,但切割位点位于标记基因上,用该酶切割后会破坏标记基因,因此不能作为基因的运载体,C错误;
D、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和限制酶XhoI,但切割位点位于标记基因上,用该酶切割后会破坏标记基因,因此不能作为基因的运载体,D错误.
故选:A.
(4)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点的DNA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A错误;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切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在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
C.使用质粒运载体是为了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避免目的基因被分解,C正确;
D.质粒运载体可能是由细菌的DNA改造形成的,但不是由病毒的DNA改造形成的,D错误.
故选:ABD.
(5)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如图1所示).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HpaI酶和BamHI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双酶切,若属于载体自连,且产生的酶切片段只有一种;若是正向连接的重组载体,其产生的酶切片段数为2个,且长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若是反向连接的重组载体,经过BamHⅠ酶切后产生两种长度的片段,即200bp和6500bp.
故答案为:
(1)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大鼠)神经干细胞
(2)XhoⅠ
(3)A        
(4)ABD
(5)2       ②⑥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物由中心体发射星射星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C.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试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速度相同
D.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一定能促进插条生根,且数量较多
C.乙烯不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能促进果实成熟
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B.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活动;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D.如果在②处的某一点膜外安放灵敏电流表,给予④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利用PCR技术扩增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通过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先建立基因文库,再从中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图中某些淋巴细胞主要来自已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在培养细胞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5)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使得到的抗体纯度更高(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分析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加入物条件现象
A2mL过氧化氢+2滴氯化铁溶液30℃放出少量气泡
B2mL过氧化氢+2滴肝脏研磨液30℃放出大量气泡
C2mL过氧化氢+2滴煮过的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冷却至30℃无气泡
D2mL过氧化氢+2滴冷冻的肝脏研磨液0℃无气泡
E2mL过氧化氢+2滴新鲜唾液30℃无气泡
请回答:
(1)实验A、B现象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3)实验B、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试管中的过氧化氢酶在煮沸的过程中发生变性而失活,失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4)若在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滴加两滴盐酸,再滴加肝脏研磨液,能否产生气泡?不产生气泡(气泡大量减少)为什么?盐酸使酶失活或活性降低(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或过酸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5)若在试管中先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两滴土豆研磨液,并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能否产生气泡?能出现气泡.为什么?土豆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6)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设计思路)向B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会继续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对螳螂、蝉和黄雀三种生物所处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该食物网中所有的生产者
B.黄雀捕食螳螂时,只能同化螳螂所具有能量的一部分
C.该食物链中,个体具有的能量随营养级增大而减少
D.该食物链中,碳元素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单向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