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的变化曲线图,Ⅰ和Ⅱ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
A.

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B.

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C.

Ⅰ和Ⅱ既可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

Ⅱ只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答案:A
解析:

Ⅰ曲线表明,从20℃降到0℃的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增多,这是恒温动物才有的特性。Ⅱ曲线表明,从20℃降到0℃的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减少,可能是生产者或变温动物(消费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西省平川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Ⅲ) (妻子已经怀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生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多患21三体综合征的舅舅;夫妻均不带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染色体上,是__性遗传病。
(2) 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染色体上,是__性遗传病。
(3) 医师通过咨询得知,该夫妇各自家族中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均无对家庭遗传病的患者,由此可以判断夫妻双方______(填“不带有”或“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
(4) 丈夫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5) 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
(6) 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的卵细胞或______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A.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

(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             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

              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              接种。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              。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              处理。

(3)培养基中添加的尿素和牛肉膏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     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B.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①制备两种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回答:

①实验制备的两种培养基分别是                            培养基。

②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              培养基。

③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物质比例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④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⑤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2011-2012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和红绿色盲,其丈夫表现正常,该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借腹生子”,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的两个孩子,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过程X若想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A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                    

       B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                   

(2)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该过程早期在           进行。(填“体内”或“体外”)

(3)                (生物技术)是甲、乙产生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                     

(4)这两个孩子性别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若借助人工手段获得这样两个胎儿,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              

(5)如果你是医生,在设计试管婴儿的时候你应该建议这对夫妇选择生下哪种性别的孩子?          ;为什么?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病。Ⅲ13为携带者的概率是          

(2)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如果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能否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并说明理由___                                   

(3)Ⅲ14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四川省高三上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I.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N滴入0.39/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9/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9/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II. 下图甲表示从青蛙体内分离出一部分新鲜的腓肠肌及相连的部分神经组织,图中a为神经纤维与腓肠肌细胞的连接处。图乙是图甲中a部位的扩大图,其中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假设在实验过程中,适宜条件下肌肉和神经组织均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利用上述材料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实验一:将2个微电极置于上图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微电流间隙刺激e处,结果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实验二: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与c点之间的某处(d),重复实验一,结果与实验一相同;再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神经肌肉连接处(a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但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同实验一;高考++资源网

实验三: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内部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电流计指针不偏转。高考++资源网

(1)预测实验一中每一次刺激后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说明阿托品溶液阻断兴奋在                    ,而不影响兴奋在                    

(3)实验三结果说明脊柱内部                                         

(4)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的分解,则会导致                            

(5)研究表示,不少重症肌无力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了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重症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                   与Ach受体相似。在免疫学上这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

                 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