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分析有关人体内环境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图A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和电解质及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a、b、c、d、e表示不同的调节过程.图B为水和电解质调节过程中某种靶器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结合图A中信息,分析下列属于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分泌的物质有C.
A.促甲状腺激素B.抗利尿激素
C.神经递质D.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当人处在炎热环境,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作出相应的调节,结合已有知识,用箭头图形式写出与此调节机制有关的反射弧,及其相应的靶细胞作出的效应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散热量增加.
(3)在图B的1-5结构中不能重吸收水的部位和药物毒物进入肾小管的部位分别是C.
A.1、2B.2、3C.3、4D.5、4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作用于胰岛发挥调节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调节.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对I型糖尿病的推测错误的是D.
A.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C.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导致的D.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
研究证明,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可以支配心脏的感觉、运动的混合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实验I: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心脏活动加强、加快→血压升高→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实验II: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并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停止刺激后一段时间血压恢复.
(5)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实验I和实验II,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作用的是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关于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血压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有BCD(多选).
A.在血压调节中肾上腺素起供能作用,乙酰胆碱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B.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需要与心肌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实验后一段时间血压恢复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会被降解灭活
D.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相互拮抗但互相协调
E.实验兔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
F.实验II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A中,腺体A是甲状腺.据此识图判断作答.

解答 解:(1)据图A分析可知,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分泌的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选:C.
(2)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为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和汗腺.其相应的靶细胞作出的效应是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散热量增加.
(3)图B中,不能重吸收的水被分泌进入肾小管的部位是3;不能重吸收的毒物被分泌进入肾小管的部位分别是4.故选:C.
(4)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A、分析题干可知,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A正确;
B、I型糖尿病存在自身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细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正确;
C、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而胰岛素分泌不足,C正确;
D、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存在胰岛素抵抗,D错误.
故选:D.
(5)分析实验I和实验II,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作用的是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
A、在血压调节中肾上腺素不能起供能作用,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起传递信息的作用,A错误;
B、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心脏,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都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正确;
C、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有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所以实验后一段时间血压恢复,C正确;
D、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促进心跳,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二者相互拮抗但互相协调,D正确;
E、实验兔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E错误;
F、实验II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F错误.
故选:BCD.
(1)C  
(2)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和汗腺     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散热量增加
(3)C   
(4)神经体液调节  D 
(5)副交感   BCD

点评 本题以血压的调节为背景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和激素与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和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异同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234
1%NaCl溶液(mL)1
1% CuSO4溶液(mL)1
1% Na2SO4溶液(mL)1
蒸馏水(mL)1
pH6.8缓冲液(mL)1111
1%淀粉溶液(mL)111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
(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l-和Cu2+,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Cu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Cl-
(4)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练习(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体胃蛋白酶作用规律的曲线有(  )
A.Ⅱ、Ⅳ、VB.Ⅱ、Ⅳ、VIIC.I、Ⅳ、VIID.I、Ⅲ、V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将杂种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新品种
②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虫矮秆小麦
③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玉米细胞后培养获得抗病玉米植株
④用射线照射大豆种子后播种并筛选获得具有抗病性状的大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生物生产可食用疫苗,将会克服常规疫苗使用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下图是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内切酶.
(1)质粒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靠氢键键维系成双链结构.
(2)以下说法错误的有D
A.构建含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时应选用限制酶PstⅠ和EcoRⅠ
B.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将有利于筛选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
C.抗原基因能和质粒重组是它们都是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螺旋结构
D.DNA连接酶不具有专一性体现在可连接任何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3)用Pst I、Sma I、EcoR I两两联合酶切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的结果见表.据表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0.4kb,若用Pst I、Sma I、EcoR I三酶联合酶切表达载体,下列可获得的片段长度有BCEF(多选).
      酶切结果(1kb=1000碱基对)
 Pst I+Sma ISma I+EcoR IPst I+EcoR I
含抗原基因
的DNA
1.2kb
0.9kb
0.1kb
1.3kb
0.6kb
0.3kb
1.2kb
0.6kb
0.4kb
质粒2.9kb
0.8kb
3.0kb
0.7kb
2.2kb
1.5kb
A.2.9kb   B.0.3kb   C.2.5kb   D.0.7kb   E.2.3kb   F.0.4kb
(4)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D.
A.受精卵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B.受精卵尺寸较大,便于DNA导入操作
C.受精卵基因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D.受精卵可发育成动物个体
(5)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从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获得人源性蛋白质药物,但受转基因动物的性别和生长发育时期的限制影响效益.研究者发现如果将药物蛋白基因移到动物如牛、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利用转基因牛、羊尿液生产提取药物比乳汁中提取药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你认为这优越性的体现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雌雄动物都可生产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B.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①过程多
C.在②过程中既有水参与反应,又有水的生成
D.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不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一种有害难降解的有机物A.通过实验,研究人员从污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的菌株B,纯化出由该菌分泌的催化A分解的酶M.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菌株B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菌株B最可能属于分解者.实验室获得纯正菌株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菌株B之后,需要对菌株B进行扩大培养,培养之前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2)实验室中使用的固体培养基从用途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3)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培养分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相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植物激素,添加该种成分的主要目的是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池塘中所有的鱼虾和水草构成了池塘群落
C.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属于个体层次
D.有的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