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中,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动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的图象是②④⑤(填序号),②细胞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图1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⑤(填序号),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图1中与图2中CD段对应的细胞图象是①④⑤(填序号),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发生的分裂的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CD段.若该动物产生了一个Aab的异常配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2的CD段.

分析 分析图一: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二: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EF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②④⑤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这些图象;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图1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⑤;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图2中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1中的①④⑤;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对应于图2的CD段.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可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对应于图2的CD段.
故答案为:
(1)②④⑤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①②⑤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①④⑤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CD    CD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扩大生产,提高产崽率,进行良种牛的培育.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
(2)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
(3)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时期有D、E.
(4)图中标号3为滋养层,它将来发育为胎膜和胎盘.
(5)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入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相同吗?为什么?不一定相同,因为这些胚胎可能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6)对于植物来说,导入外源基因,容易引起基因污染,科学家就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原因是
叶绿体或线粒体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若下列各图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核DNA分子数,则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及图示所处时期分别是(  )
A.甲-前期、乙-间期B.甲-中期、丙-末期
C.乙-前期、丙-后期D.甲-间期、乙-中期、丙-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
C.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可能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在该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图中通过过程①形成重组DNA,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将重组DNA导入普通番茄细胞,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于土壤农杆菌的重组DNA中含有可转移DNA,它可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图中所示方法以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还有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据图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不是等位基因.其 原因是它们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4)图中培养②和培养③过程能顺利完成,通常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要快速繁殖转基因抗软化番茄植株,目前常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为防止转基因番茄通过花粉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传播给其它植物而造成“基因污染”,可以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到番茄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结构)中,从而使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 图在正常人体内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中.图中涉及的核苷酸有6种.
(2)乙 图所示的生物能产生4种 配子,其中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的概率是$\frac{1}{8}$.
(3)丙图表示常染色体上的显遗传病,图中2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由于多年使用同种除草剂,某地抗药性杂草的数量逐年增多.该现象说明(  )
A.除草剂的使用增强了杂草的抗药能力
B.抗药性杂草的数量增多使物种多样性增加
C.除草剂的使用使杂草发生定向突变
D.除草剂使杂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孝义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成分是

A.DNA B.RNA C.蛋白质 D.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