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在白菜与萝卜的DNA分子中,下列相关比值中,哪一个是可变的(  )
A.$\frac{A}{T}$B.$\frac{G}{C}$C.$\frac{A+T}{G+C}$D.$\frac{A+G}{T+C}$

分析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

解答 解: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则选项ABD的比值均为定值1,而选项C的比值在白菜与萝卜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能不同.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生物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膜一定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②脂质分子中一定不含N元素
③不同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一定不同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水稻.
A.③⑤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树半分解叶最为喜好.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回答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顺序是CE、A、D、B(用字母表示).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的是在[A]中期(括号内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而染色体的数目最多的是在[D],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期.
(2)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丙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形态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对.
(3)甲图中A、D两个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c、d(填小写字母).
(4)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果对长果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从理论上计算分析后代基因型比例可能出现的类型为(  )
①1﹕0    ②1﹕2﹕1    ③1﹕1    ④1﹕1﹕1﹕1    ⑤3﹕1.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劣质食品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逐渐雌性化.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A.甲状腺激素B.抗利尿激素C.雌性激素D.生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编号的中文名称:1、脱氧核糖2、胞嘧啶3、磷酸4、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氢键6、腺嘌呤.
(2)图中5是连接碱基对的氢键结构,其在解旋酶作用下断开裂,形成碱基对是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自然界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最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4)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据图分析回答:
(1)玉米的等位基因R和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的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
(2)已知玉米的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中的程序得到 F2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现型为矮秆抗病的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
(3)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frac{1}{3}$;高秆植株存活率是$\frac{2}{3}$;其他性状的植株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18:2:9:1(不论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据图回答:

(1)人类苯丙酮尿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A.
(3)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2}{3}$.
(4)Ⅲ7的致病基因型来自于Ⅱ代中的3和4(用图中数字表示).
(5)若Ⅲ11和一个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孩子的几率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