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在该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图中通过过程①形成重组DNA,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将重组DNA导入普通番茄细胞,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于土壤农杆菌的重组DNA中含有可转移DNA,它可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图中所示方法以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还有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据图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不是等位基因.其 原因是它们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4)图中培养②和培养③过程能顺利完成,通常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要快速繁殖转基因抗软化番茄植株,目前常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为防止转基因番茄通过花粉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传播给其它植物而造成“基因污染”,可以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到番茄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结构)中,从而使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需要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③是将受体细胞培养形成转基因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②是脱分化过程、③是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由左下图可知: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解答 解:(1)由图可知,该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
(2)由图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其原理为: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除图中所示方法以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还有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
(3)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因此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因此它们不是等位基因.
(4)图中②为脱分化过程,③为再分化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为防止转基因番茄通过花粉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传播给其它植物而造成“基因污染”,可以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到番茄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从而使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故答案为:
(1)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农杆菌转化法(或细菌侵染法)     可转移DNA     基因枪法
(3)翻译     它们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合理给分)
(4)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细胞的全能性
(5)线粒体(或叶绿体)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和吸水?”某同学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为了检验这一假设,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实施实验: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右图为该同学观察到的一个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图中②③④(填序号)合起来称为原生质层.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 的伸缩性大.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此过程中,中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变化是变大、变浅.图⑤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实验结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如图所示.

(1)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雌株的基因型有3种.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子代基因型为BBTT、BbTt.
(3)将上述F1代中不同株间杂交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F2有三种种表现型,其比例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分别是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场所
B.它们都可以发生能量转换
C.在光镜下,可以分别观察到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
D.线粒体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诱导只对进行分裂的细胞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中,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动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的图象是②④⑤(填序号),②细胞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图1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⑤(填序号),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图1中与图2中CD段对应的细胞图象是①④⑤(填序号),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发生的分裂的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CD段.若该动物产生了一个Aab的异常配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2的C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藓类小叶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此时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吸水能力变大.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无色、绿色.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处颜色是_红色.原因是细胞壁是全透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若视野较暗,可以调节显微镜,使用大(填“大”或“小”)光圈.
(3)将步骤三所得的玻片标本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再观察,A处颜色是绿色,为判断该细胞是否存活,同学在盖破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到细胞的状态不会(填“会”或“不会”)改变.
(4)若观察的玻片标本是动物细胞,用台盼蓝染色剂处理后,细胞不变色,判断该细胞是否存活?存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孝义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表示: 阶段。

(2)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3)C和D的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