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需要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③是将受体细胞培养形成转基因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②是脱分化过程、③是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由左下图可知: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解答 解:(1)由图可知,该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
(2)由图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其原理为: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除图中所示方法以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还有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
(3)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因此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因此它们不是等位基因.
(4)图中②为脱分化过程,③为再分化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为防止转基因番茄通过花粉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传播给其它植物而造成“基因污染”,可以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到番茄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从而使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故答案为:
(1)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农杆菌转化法(或细菌侵染法) 可转移DNA 基因枪法
(3)翻译 它们不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合理给分)
(4)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细胞的全能性
(5)线粒体(或叶绿体)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们分别是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场所 | |
B. | 它们都可以发生能量转换 | |
C. | 在光镜下,可以分别观察到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 | |
D. | 线粒体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 |
B. |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 |
C.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 |
D. | 诱导只对进行分裂的细胞起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 |
B. |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
D. |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孝义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表示: 阶段。
(2)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3)C和D的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