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
B. |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
C. |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 |
D. |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
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取代是指“优势取代”.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
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而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燃烧.
解答 解: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性昆虫,可破坏昆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优势取代”的含义;识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野生型酵母菌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 | |
B. | 甲型突变体内质网无法产生囊泡膜面积增大 | |
C. | 乙型突变体内质网产生囊泡无法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 |
D. | 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 |
B. | 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 |
C. |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 |
D. | 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
B. | 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 |
C. | 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frac{2}{3}$ | |
D. | 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B.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掩盖 | |
C.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 |
D. |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