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取代是指“优势取代”.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
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而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燃烧.

解答 解: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性昆虫,可破坏昆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优势取代”的含义;识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病毒植株培育、育种、人工种子的铡各及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等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图中番茄植株的培育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①过程中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获取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此处使用的外界溶液浓度不宜过小,以防止细胞原生质体吸水涨破(或破裂).
(2)铺平板类似于微生物接种,平板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除了调节渗透压外,还有提供营养的作用.
(3)图中属于再分化的过程是⑨⑩(填序号).
(4)多倍体番茄植株所结果实中维生素含量更高,若想培育多倍体番茄,可选择在图中的过程③中添加聚乙二醇(物质)进行处理,也可以选择在过程⑥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物质)进行处理.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6)“人工种子”大体由胚状体,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以及人造种皮等3部分组成,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中富含有机营养,这是因为胚状体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了满足胚状体代谢的需求,“人造种皮”则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的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I.遗传性胰腺炎是人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6为某家族患遗传性胰腺炎病和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遗传系谱图.

(1)如果遗传性胰腺炎致病基因用A表示,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Ⅲ-1基因型为aaXBY.
(2)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frac{1}{8}$.Ⅲ-3产前检查时,对从羊水分离到胎儿脱落的细胞进行系列分析,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bXbY.胎儿性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原因是母亲(父亲/母亲)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或染色单体不分离,或染色体分离异常).
(3)确定遗传性胰腺炎的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D(填下列序号),研究发病率应采用的方法是A(填下列序号).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B.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C.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Ⅱ.人的眼球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眼病,主要症状是眼前黑影飘动并伴有视力缓慢下降,一般在40岁后发病,常有家族史.

(4)经研究发现,此眼病患者的转甲蛋白(TTR)空间结构异常,提取Ⅲ1和Ⅲ2的DNA,通过PCR技术扩增TTR基因,实现TTR基因的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Ⅲ2的TTR基因序列只有T1(图2)一种,而Ⅲ1的TTR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Ⅲ1部分TTR结构变异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替换);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系为等位基因.
(5)进一步研究发现,TTR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BCD(多选).
A.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和可逆性
B.TTR基因的突变不一定会导致TTR变异
C.基因突变的频率大于变异性状改变的速率
D.某些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一个,能降低突变的有害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A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    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2)B 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⑥]突触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向的.
(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C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从③向①传递              D.突触由①、②、③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据图分析

(1)从甲图可知,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时间为c时;仓鼠的种群数量增长呈“S”形,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2-k3之间.
(2)由图乙可知,仓鼠与某种天敌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E}{B}$(用图中字母表示).仓鼠会根据天敌的气味进行躲避,而天敌同样根据仓鼠的气味进行追捕,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用.
(3)此生态系统会受到周围环境干扰,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后来,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这说明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型酵母菌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
B.甲型突变体内质网无法产生囊泡膜面积增大
C.乙型突变体内质网产生囊泡无法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D.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某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 A2、A3显性,A2对 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frac{2}{3}$
D.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掩盖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