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
(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 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
解答 解:(1)由于感受器和感觉中枢的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Na+将大量内流,从而引起膜内外的电位变化.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外电流和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人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
(3)植物激素都要通过与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
(1)感受器和感觉中枢 内流 协助扩散 相反
(2)增多
(3)受体 信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神经调节的机理,理解局部电流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掌握植物激素调节的机理等,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内群体特征的统计值 | |
B. | 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 |
C. | 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 | |
D. | 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②处T-A碱基对替换成G-C碱基对,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
B. | 若①处增添一对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可以形成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 |
C. | 若该DNA分子中A占20%,则该DNA分子中$\frac{A+T}{G+C}$为3:2 | |
D. | 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分子占$\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 |
B. |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植物衰老 | |
C. | 植物体内产生细胞分裂素的部位主要是根尖 | |
D. | 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是植物激素的一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但不能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 |
B. | 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可与图乙P点相对应的 | |
C. | 图丙显示,用脱落酸为0.1mg/L处理后秧苗鲜重与0.5mg/L处理后秧苗干重有差异 | |
D. | 图丙显示,用1.0mg/L的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能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枣阳白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民间常用盐渍法来保存食物,其中的道理是:( )
A.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
B.Cl-可以杀灭细菌
C.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
D.盐可以使细菌脱水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