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也就不存在了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某抗原初次侵入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会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A错误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过敏反应是在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病原体的刺激才会产生,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 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C. 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D. 氧分压为8时,AB曲线最可能演变为M2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现象或生理活动可能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

A.抗体与HIV特异性结合

B.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

D.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O2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共造成673人死亡,是2016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震后厄瓜多尔某自然生态系统在认为干预下逐步恢复,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_____________能的形式存在。

(3)如图甲所示,由于植被受损,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能量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kJ/(m2·a)。

(4)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杂交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化
D.染色体数目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2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且分别控制两对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BbAabb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规型有9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8

B. 表现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4

C. 表现型有9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 1/8

D. 表现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型有密切关联

C. 基因多样性主要表现为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D. 共同进化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改变

B.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来发挥作用

C. 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均是不定向的

D.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新物种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 键。

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 。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 (填过程)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I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 )

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