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A.糖类和蛋白质B.蛋白质和核酸C.糖类和核酸D.蛋白质和磷脂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在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糖类约占细胞膜总量的2%~10%,糖类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作用.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以及少量糖类.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需要考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是较简单的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关于血糖平衡调节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属于拮抗作用
C.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肾上腺激素
D.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受精过程中,卵细胞膜和精子膜上的糖蛋白发挥了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列是人类对基因的认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在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现象进行解释时,认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并通过测交方法对所作解释进行了验证.
(2)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之后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说.
(3)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4)若人类有一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有与它对应的基因,则该种病男性患者的基因型除XAYA外,还有XAYa、XaYA,若后代女儿都正常,儿子都是患者,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组成细胞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等结构中
D.蛋白质结构的不同与其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mol/(m2•s ),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1.8 ?mol/(m2•s ).
(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4)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化学性质)更稳定.
(5)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Ttgx-15)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细胞器与功能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光合作用B.叶绿体--呼吸作用
C.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时Na+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树突状细胞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图是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图解,其中G为树突状细胞,H是携带了抗原的T细胞.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
(2)图中E与F接触后会激活其内溶酶体导致F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3)A、B、D、E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A、D(填图中字母).
(4)G细胞的数量若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5)淋巴因子和C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其中能与病原体结合的是C(抗体).
(6)某人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这说明他并不是第一次接触青霉素,其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记忆B细胞(或抗体);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