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甲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和温度

B. 图甲实验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其最大速率为8

C. 图乙所示实验中在24h间可能没有光照,实验经过12小时后绿藻干重基本不变

D. 图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等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答案】C

【解析】

图甲中,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8。据图乙分析,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4-6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没有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前,而0-2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较慢,所以应该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不变。

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由于题干中提到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数据,故限制因素不是温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A错误;由于该实验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B错误;由分析可知,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实验经过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基本不变,C正确;图乙实验过程中4-6h与8~10h两个时间段内细胞呼吸强度均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该时间段光照强度较低,故图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A.85%B.30%C.20%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对某种有机物小分子物质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含有CHONP等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可能是(

A.蛋白质B.性激素C.纤维素D.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以紫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流程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制作葡萄浆前,对葡萄进行_________和用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制作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少量温水和极少蔗糖,待酵母悬液中出现_______即可。

(2)装瓶后开始一段时间,发酵瓶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是______。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中酒精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下列关于装置中有水弯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判断发酵完毕的依据是______

A.发酵瓶中pH开始下降

B.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C.发酵瓶中酒精浓度达到30%

D.发酵瓶中酵母菌数量急剧减少

(5)欲利用葡萄酒制作果醋,发酵瓶中应加入的菌种是______,该菌种在________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发酵温度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如图1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图2表示进行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白天时,玉米植株消耗 NADPH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水稻(已知水稻没有“CO2泵”的这种机制)相比,当环境中光照增强,温度过高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明显下降甚至会提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水稻(已知水稻没有“CO2泵”的这种机制)相比,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的光合速率可以逐渐上升。请从暗反应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15时以后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17时与15时相比,自然种植大棚内玉米植株C5的合成速率_________。由图2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时左右,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宜在________时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 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 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