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无氧呼吸过程有[H]产生,没有[H]的消耗 | |
B. |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 |
C. | 叶肉细胞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 | |
D. | 酵母菌能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解答 解:A、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无氧呼吸过程有[H]产生,也有[H]的消耗,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也没有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叶肉细胞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光反应阶段,相应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第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人员利用相关技术改变了胰岛素B链的第9位氨基酸,从而避免了胰岛素结合成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宜口服使用
B.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
C.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
D.该过程的操作对象是胰岛素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2月模块诊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可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 |
B. |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C. | 制备细胞膜时,置于蒸馏水中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渗透压逐渐增大直至涨破 | |
D. |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可见多数分生区细胞中均有被大液泡挤到边缘的细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 |
B. | 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 |
C. | 显微镜下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 | |
D. | 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已被推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个体 | B. |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 ||
C. |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 D.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