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本 | 矮脚♀×高脚♂ | 高脚♀×矮脚♂ | 高脚♀×高脚♂ | 矮脚♀×矮脚♂ |
F1矮脚 | 28 | 43 | 0 | 190 |
F1高脚 | 26 | 48 | 60 | 94 |
A. | 矮脚为隐性性状 | |
B. | 矮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
C. | 种群中矮脚鸡均为杂合子 | |
D. | 矮脚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bc表示减数率一次分裂,c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第四组中,矮脚♀×矮脚♂→后代出现高脚,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矮脚相对于高脚为显性性状,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正交(第一组)和反交(第二组)的结果相同,都是1:1,说明矮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矮脚鸡均为杂合子,C正确;
D、矮脚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表中信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数据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同时能根据正交(第一组)和反交(第二组)的结果推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的位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综合题
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 ,碳源是 ,氮源是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 。
(2)在初步鉴定符合要求的细菌时,还应在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如果细菌符合要求,则培养后指示剂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0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将题29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见下图)。
(1)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光强为66μmol·m-2·s-1 时,题29图中苦储叶肉细胞内②、③ (填变化情况),如果换成石栎的叶肉细胞,②、③又将如何变化 。
(2)当光强等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 。
(3)如图曲线表示石栎在适宜温度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在该图中画出苦储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画出趋势即可)
(4)输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 (选填表中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利用乙烯利对作物果实催熟,就可以做到水果有计划地上市 | |
B. | 扦插时,可发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 | |
C. | 给幼苗喷洒脱落酸后能抑制其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幼苗的生长 | |
D. | 对水稻施用赤霉素后,可使其植株高度明显增加,提高结实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0% | B. | 26% | C. | 36% | D. | 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⑥⑦ | B. | ②③④⑥ | C. | ③⑥⑦ | D. | ④⑥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 |
B. | 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 |
C. |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 |
D. |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 |
B. | 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 |
C. | 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利的 | |
D. |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