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式为b
B. 细胞间的识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 核糖体膜与图示膜的区别是没有图中的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
A. 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B. 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
C. 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
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为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为激素。图乙为某种免疫异常疾病的发生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使得①②③增多。若某患者误服了过量的②,则物质③的分泌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大量失水时,激素④的释放量________,该激素只作用于肾脏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是因为其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关。
(3)图乙中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为____________,a细胞由________分化而来。吞噬细胞对沉淀物的消除主要依赖于细胞中的________(结构)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中含有细胞呼吸有关的所有酶 B. 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乙的含量较多
C. 丁在人的肝脏细胞中含有氧化酒精的酶 D. 丙中含有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如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
(1)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会形成由层膜包裹的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
(2)为研究自噬在肝癌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原理: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因子,可诱导细胞的发生改变,导致肝细胞癌变;氯喹(CQ)是一种自噬抑制剂.
②实验方法、现象及分析:用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同时,分别在肝癌起始期和发展期对大鼠进行CQ处理,并且设置相应的对照组.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大鼠肿瘤发生的情况.部分组别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起始期 | 发展期 | |||
DEN+CQ处理组 | DEN处理组 | DEN+CQ处理组 | DEN处理组 | |
肿瘤发生率(%) | 90 | 30 | 60 | 90 |
最大肿瘤体积(mm3) | 17.1±5.6 | 3.5±2.5 | 8.3±6.0 | 312.0±132.9 |
肿瘤数量(个) | 2.5±0.6 | 0.6±0.4 | 1.6±0.6 | 3.6±0.7 |
上述实验除设置表中已有的单独用DEN处理作为对照组外,还应另外设置对照组.其中一组是相应时间段组,另一组是用作为对照,表中未列出的这些对照组的肿瘤发生率均为0.由表中结果可知,在DEN 诱发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会肿瘤的发生,在肝癌的发展期自噬会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的过程,推测在肝癌发展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结合此实验,关于自噬对于机体的作用,你的认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称取某多肽415g,在小肠液的作用下完全水解得到氨基酸505g。经分析知道,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此多肽由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种氨基酸组成,每摩尔此多肽含有S元素51mol。3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请回答:
(1)此多肽中含有氨基______个,羧基_____个。
(2)此多肽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此多肽水解成氨基酸时断裂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4)以上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形成此多肽。
(5)合成一分子的此多肽需氨基酸个数为____________。
(6)假设有足量的上述三种氨基酸,则可以形成_______种不同的三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DNA结构特点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结构外侧是碱基对 B. 碱基对之间是共价键连接
C. 双链DNA分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 两条链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
A.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