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曲线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a〜d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过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 贮存在ATP中,再通过暗反应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
中。
(2)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 ;光饱和点之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 。
(3)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四种植物在群体中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要高,主要原因是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 |
B. |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 |
C. | 蚯蚓种群数量达到$\frac{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 |
D. | 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统一能力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个体不再发生细胞分化
B.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下图为人体内半乳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当相关基因杂合时对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1/2,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
B.显微镜观察1、9、17号染色体结构可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C.三种致病基因不能表达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D.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①、②、③中的某个反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利用土壤农杆菌把编码霍乱毒素的无毒性β链的基因转移到苜蓿细胞,再将其培养成幼苗,食用这种苜蓿苗后,霍乱毒素β链很快被喉、肠胃等部位的分泌性粘液细胞吸收,刺激特异性抗体的大量产生,使机体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1)构建重组DNA分子常用的工具酶是 ,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 。
(2)图中过程②采用的方法是 ,Ti质粒上有一个tms片段能促进生长素的大量合成,在对Ti质粒改造时要将该片段去除,其原因是 。
(3)该实验中将农杆菌转入苜蓿细胞的原生质体后,需再生细胞壁,实验室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再生出细胞壁的方法是 。
(4)含目的基因的苜蓿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经过 、 两个重要阶段能发育成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的mRNA进人细胞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龙胆紫进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
D.神经元中的钠离子排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干旱胁迫和浓度倍增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者模拟干旱胁迫和浓度倍增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①首选将培养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幼苗分为两组;②对其中的对照组植物幼苗的处理是 ,对实验组植物幼苗的处理应是 。最后通过实验分析结果做出判断。
(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真正光合速率会 ,原因主要是 ;从表中可以得出,当干旱胁迫发生时,浓度倍增能提高 。
(3)依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填“能”或“不能”)判断在B组实验条件下,该组植株能积累有机物,其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
B. | 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 |
C. | ①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
D. | ①过程的能量来自于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②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生素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 B. | 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 ||
C. | 细菌进化引起“耐药性”基因突变 | D. | 抗生素对“耐药性”基因进行了选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