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基因治疗是指( )
A.用专一性强的抗体消灭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运用人工诱变,使缺陷基因突变为正常基因
D.将限制酶注入细胞,把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切除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组织液中0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一中①有关,与③无关
B. 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C. 溶液中甲、丙、丁分子数的多少影响溶液浓度但不影响乙进入细胞的速率
D. 图二只能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02浓度的影响不能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①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株植物置于C0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光照强度合适的环境中,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每天的日照时间相同,则该植物在15℃的环境中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B.若每天的日照时间少于12h,相比于5℃,该植物在25℃环境中生长更快
C.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h,则该植物在35℃的环境中无法生存
D.由图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该植物的细胞呼吸几乎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只鸟生存需要100m2的取食范围,那么一条蛇生存,至少需要500 m2的取食范围
B. 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C.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成分外,还需要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为研究温度变化对某栽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光照、CO2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及在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的相对值如下表;在不同温度下该植物叶肉细胞间的CO2浓度相对值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表中数据表明:该植物在温度为_____℃,光合产物的积累最快;温度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应处在图中的____点,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d点时,叶肉细胞所处的温度是_____℃(填表中温度)。
(3)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能长期正常生长的温度为____(填表中温度)。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二苯胺鉴定DNA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B.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能看到染色体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层析液要没过滤液细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根据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花粉也能通过培养形成植株M,这是因为番茄的生殖细胞也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B.植株M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往往高度不育,因此不能体现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C.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M的过程中,植物器官的发生主要通过营养物质的配比进行调节
D.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N,整个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乳酸菌是泡菜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群,某科研小组从泡菜液中分离、筛选纯种乳酸菌,对其功能进行相关研究,为改进传统泡菜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1)乳酸菌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取泡菜发酵汁进行 操作,得到、
、
、
、
、
倍的稀释液。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样液加入10mL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培养基),凝固后再注入5mL水琼脂培养基,造成 (需氧/厌氧)环境,37℃培养2~3天,根据 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等特征,进行反复分离、纯化至纯菌种。整个操作过程需在 条件下进行。
(2)产强酸菌株的筛选:
利用产酸菌在含的培养基上产生溶解圈的原理,将上述菌种接种到含
的MRS培养基上,经过培养,挑选 的菌落,进一步纯化。
(3)产强酸菌株的功能研究,结果如下图:
人工接种乳酸菌有利于 (促进/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还有时间、 和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