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A.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
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D.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8分) 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O.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丙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
(4) 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7.细胞学说的创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不能说明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B.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7.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①和②、②和③之间都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4.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B.这些物质均可利用特定的试剂,通过该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
C.以上物质均可作为激素调节生命系统
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