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31 000 | B. | 32 000 | C. | 3100 | D. | 16 000 |
分析 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解答 解:由于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6000个碱基,碱基数量满足(A+T):(G+C)=$\frac{1}{2}$,所以A=T=1000个,G=C=2000个.经过5次循环,DNA分子共复制5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25-1)×1000=3100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掌握该原则的应用;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RNA种类不同 | |
B. | 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含有不同的基因 | |
C. | 控制降钙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为192对碱基 | |
D. | 在降钙素溶液中加入适呈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呈橘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都是杂合子 | |
B. | 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
C. |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D. | 子女的致病基因也可能来自父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 |
B. | 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 | |
C.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 |
D. |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 |
B. | 单倍体可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
C. |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
D. |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 |
B. | 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 |
C. | Ⅰ生态系统Ⅱ生物群落Ⅲ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Ⅳ分解者 | |
D. | 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检测到酵母菌培养液中含有酒精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 |
B. | 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细胞正在失水 | |
C. | 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表明细胞质遗传物质为RNA | |
D. | 某组织样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探究两种植物根系之间的竞争关系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需要选自不同环境的植物进行实验
B.选择的两种植株大小必须基本一致
C.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
D.可设置两种植株的间距来设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试管婴儿技术”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优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在体外受精时,精子首先要进行________处理;卵细胞则要培养到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受精卵形成后开始进行卵裂,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胚胎的总体积______________。
(2)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能得到“同卵双胞胎”。
(3)如果滥用试管婴儿技术设计婴儿性别,将会破坏人类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
(4)通常只有一枚精子能够与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生物体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道屏障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细胞工程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恒温箱中加入CO2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