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值不同的系列溶液.
(3)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a是实验Ⅱ(填“Ⅰ”或“Ⅱ”)的结果.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分析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曲线图表示过氧化氢含量随PH值的变化情况,曲线A和B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表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PH在3-7范围内,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在7-9范围内,底物剩余量逐渐增多,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答 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不同.
(3)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而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都有相同且适宜.各实验组均在30℃进行是因为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同时可以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所以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底物剩余量增加,即对于与曲线A.
(5)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
故答案:
(1)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pH值不同的系列溶液
(3)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   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Ⅱ
(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点评 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要注意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然后要清楚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一中高二下阶段测试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以下事实:(1)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2)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都能表达②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③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没有消失④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具有启动表达的潜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一所示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示意图,图二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D→A→E→C.
(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一个被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在其侵染细菌后,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
(3)如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细菌培养基培养.
(4)图二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答一种即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一多肽片段,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多肽片段中有0个氨基,1个羧基,含有4个肽键.写出组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单体的结构通式:
(2)该多肽片段由5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结合而成.
(3)将该多肽片段完全水解后,得到4种氨基酸,其中有2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H.
(4)若某多肽链的化学式为C47H58O15N8,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该多肽化合物共有1个游离的氨基.将该多肽化合物彻底水解得到氨基酸,该过程中分子量的变化是增加126(要求:答出增减的具体数值),得到谷氨酸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表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二为Ⅱ4体细胞中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所在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判断理由是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
(2)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基因型有8种,表现型有12种(考虑性别);Ⅲ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2}$.
(3)Ⅲ7的基因型为BbXaY,甲病致病某因最初来源于I代的1.若Ⅲ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母方(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4)请在图二中对Ⅱ2的基因组成进行标注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性激素、生长激素、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图示表明其调节作用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寒冷环境中有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弧为:冷剌激-→皮肤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相关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3)若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③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如果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C.在c点,升高pH,酶促反应速率可能降低
D.该图可能反映的是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B.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