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 ①④⑥ B. ②④⑧ C. ③⑤⑦ D. ②⑤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组成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
B. 动物细胞中的淀粉也是一种多聚体
C. 多聚体在细胞中作用很多,如携带遗传信息、调节生命活动等
D. 所有的多聚体在合成时都要提供含氮元素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二9月考生物A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植物中提取筒箭毒碱,能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将导致( )
A.失去感觉 B.骨骼肌持续收缩
C.骨骼肌松弛 D.神经细胞不能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二9月考生物A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初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A、B均属于________细胞;从代谢类型上看,A细胞内因含有_______,属于自养型生物;B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 型生物。
(2)蓝藻与绿藻共有的结构是 、 、 ,这也正说明了细胞的__________性。
(3)蓝藻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绿藻细胞最显著的特点是 。
(4)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与酵母菌相比,细菌的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初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ARS病毒中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B. 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 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 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初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
A. 有38个肽键 B. 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 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 至多有36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初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苹果
②呼吸道上皮
③神经元
④柳树
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
⑥甲型H1N1病毒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⑨一块玉米长势良好的农田
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①②④⑦⑧⑩⑨
C.③②①④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至少写2个)
(2)利用提供的U型管(如图,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3)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则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