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活性的正常体现
C.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可以给细胞提供能量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解答 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
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 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朔州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的植株,并在 期用 (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 ,利用 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 ;然后用 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 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 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2)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 ;将丁植株经III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 (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为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B点显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物理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有关洋葱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B.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C.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鳞片叶表皮细胞大,可用于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证明,2,4-D(见图1)能够破坏动物的细胞呼吸,破坏染色体;2,4-D使杂草萎蔫后,因杂草细胞中糖分明显升高,使牛羊等牲畜喜食,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如图2表示不同2,4-D浓度对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

(1)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构成元素包括C、H、O、Cl;其促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实现.
(2)为确定2,4-D能破坏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可否将适当材料制成装片后,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是(是/否).
(3)田间管理时可以使用2,4-D作为除草剂,上图2中表示杂草的曲线为甲(甲或乙);当残余的2,4-D进入农田附近的自然生态系统后,若仍保持高浓度,则可能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4)为验证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可在无菌条件下将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一定浓度2,4-D的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和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了研究根负向光性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风信子幼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用相同的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测得根弯曲角度及生长情况如下表.
 生长素处理1轴后水培风信子根生长变化情况
 TAA(mg/L) 根长(cm) 负向光性倾斜角度
 10-3 4.2 35.1
 10-4 8.5 20.5
 10-5 9.1 15.2
 清水 7.6 22.3
(1)请在图中将此表中风信子幼苗根长度与外源生长素之间关系的数据转换成折线图.

(2)根据所画的图线分析,外源生长素对风信子幼苗根生长调节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可以预测使根生长最快的外源生长素浓度在0~10-4mg/L之间.
(3)有同学认为外源生长素对根负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最小的浓度是10-5mg/L.你是否同意上面同学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并说明确定外源生长素对根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最小的浓度的方法不同意.从表中信息只能判断出外源生长素对根负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最小的浓度是10-5mg/L,但还可能有大于和小于10-5mg/L2种情况,所以影响最小的浓度是0~10-4mg/L之间.为进一步探究外源生长素对根负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最小的浓度,应该在0~10-4mg/L范围内再设置更细致的浓度梯度实验,如2×10-5,3×10-5..
(4)从实验结果可以推测:风信子根的生长方向受共同调控,根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在根的尖端,弯曲部分应在伸长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尖发生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的差异,伸长区的细胞不均等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frac{1}{4}$B.$\frac{1}{6}$C.$\frac{1}{8}$D.$\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选择方式是(  )
A.生物的生存斗争B.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D.生物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