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只有灭活的病毒 | |
B. | 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 |
C. | 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 |
D.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 |
分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据图分析,甲表示B淋巴细胞,乙为杂种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丙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答 解:A、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A错误;
B、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错误;
C、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C错误;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识记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
B. | C~D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 |
C. | 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 |
D. | B时期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frac{K}{2}$值左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AAbbcc,乙aaBBCC | B. | 甲AaBbcc,乙aabbCC | ||
C. | 甲aaBBcc,乙AaBbCC | D. | 甲AAbbcc,乙aaBbC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营养级 | 同化能量 | 未被利用能量 | 分解者分解量 | 呼吸释放量 | 净生产量 |
A | 2.48×1011 | 2×1011 | 1.2×1011 | 3.6×1010 | 2.12×1011 |
B | 2.4×107 | 6×105 | 4×105 | 2.3×107 | 1×106 |
C | 7.46×108 | 2.4×107 | 6×106 | 7.16×108 | 3×10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蜂毒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
B. | 蜂毒素的合成过程中要脱去25个水分子 | |
C. | 蜂毒素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 | |
D. | 蜂毒素水解后最多得到26种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 |
B. | 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 |
C. | 如果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大,会导致组织液回渗增强 | |
D. |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
B. | 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 |
C. |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c}{a}$)×100% | |
D. | 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