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去冬今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地的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故具有抗旱性状的农作物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多数抗旱性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在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中找不到与抗旱有关代谢产物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不抗旱).R、r基因转录链上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r:…ATAAGCATGACATTA…
R:…ATAAGCAAGACATTA…
①请写出R基因转录成的RNA链上的核苷酸序列:…UAUUCGUUCUGUAAU….这一片段编码的肽链中对应的氨基酸数目是5个.
②已知旱敏型rr植株的某一细胞基因型变成了Rr,则此变化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所导致的;若该细胞是一卵原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R的几率是$\frac{1}{2}$.
(3)为培育能稳定遗传、具抗旱性和多颗粒产量的农作物,科研人员按以下两种流程图进行育种.(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是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A.纯合旱敏性多颗粒产量农作物×纯合抗旱性少颗粒产量农作物→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B.纯合旱敏性多颗粒产量农作物×纯合抗旱性少颗粒产量农作物→F1→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①杂交育种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A流程图中的“筛选和自交”环节从F2代开始,具体操作是将F2代的种子种植在干旱(缺水)环境中,经多年筛选才能获得理想品种.
③B流程与A流程相比,B流程育种的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粉细胞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依据的原理是全能性.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代谢产物能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而在叶肉细胞中却很难找到”说明与之相关的基因只在根细胞中表达.根据碱基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r基因互补链核苷酸序列应该为TATTCGTACTGTAAT.根据提供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Rr和rr)可推知,rr复制后变成了Rrrr,即只涉及一个基因发生的突变.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在杂交育种过程中,自交代数越多,所得的纯合体所占的比例越高.F2中就出现了所要的品种,但不能筛选出来;需要再自交一代,从F3中选出我们需要的品种.F1的细胞中就具有两种优良基因,经过减数分裂,两个优良基因会重组在一个配子中,培养该配子,并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品种.配子细胞内有一个染色体组,即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

解答 解:(1)在植物体的每个活细胞内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但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产物不同,因为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从而使得在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
(2)①R基因转录链上部分核苷酸序列为…ATAAGCAAGACAT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转录形成的RNA链上的核苷酸序列…UAUUCGUUCUGUAAU….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因此这一片段编码的肽链中对应的氨基酸数目是5个(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②比较基因R和r的碱基序列可知,两者的基因中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因此旱敏型rr植株变成Rr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所导致.若该细胞是一卵原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R的几率是$\frac{1}{2}$.
(3)①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在干旱的环境中种植以筛选抗旱性植物,然后让抗旱性植物自交,筛选多颗粒的植物作为种子,多次重复以上操作以提高纯合性,这样可以筛选具抗旱性和多颗粒的植物.
③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粉细胞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内含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基因选择性表达
(2)①UAUUCGUUCUGUAAU 5 ②碱基对的替换 $\frac{1}{2}$
(3)①基因重组 ②干旱(缺水)
③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全能性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为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图的一部分.请按要求补全图.
要求:①画出活塞下方的玻璃导管②在锥形瓶下方写出瓶内所加的试剂或培养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浸入较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KN03溶液中,细胞将发生的变化是(  )
A.膨胀破裂B.质壁分离
C.没有变化D.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生理活动能体现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是(  )
A.含羞草受刺激后叶片合拢B.草履虫逃避有害的刺激
C.黄瓜幼苗根向地生长D.“植物人”的体温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B.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C.脂肪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唾液腺细胞中的线粒体比心肌细胞中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Y二碳化合物,B脂肪,E糖原,F氧气.
(2)过程⑬在线粒体基质进行(场所),除Y外此过程还产生1分子二氧化碳.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淀粉→D→X→C和甘油→B.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脱氨基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必需氨基酸.
(5)相同品种相同质量的两堆玉米,一堆研磨成粉经发酵做成玉米馍馍,另一堆直接煮成玉米粥,则所含热量较低的是玉米馍馍,营养价值更高的是玉米馍馍(均选填玉米馍馍/玉米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把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混合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淀粉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1000C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
野生型T4溶菌酶Cys51,Cys9741.9
突变酶CCys21,Cys143152.9
突变酶F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3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的位置和数目和增加二硫链的数目得以实现的.从热稳定性高的酶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利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可以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学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其体内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
B.不同种类生物体内,同一种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
C.当前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存在
D.Fe、Mg分别是合成血红蛋白和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发现机体存在病原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及时将它清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树突状细胞只与细胞免疫有关
C.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树突状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