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图甲、图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乙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部位D、E(填字母),结构①中含有递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形式传导的.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用字母和“→”表示).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分析 图甲中A表示传入神经元,B表示中间神经元,C表示传出神经元,D表示神经中枢,E表示效应器.
图乙所示结构是突触,分布于图甲中的D神经中枢中,①突触小泡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由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形式传导的.

解答 解:(1)图乙所示结构突触分布于图甲中的部位D神经中枢和E神经肌肉接头中,结构①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在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A、B、C三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传入神经元→B中间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
(3)取手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故答案为:
(1)D、E           神经递质
(2)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A→B→C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氨基酸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
密码子GCAACUCGUUGG
GCGACCCGC--
GCCACACGA--
GCUACGCGG--
(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3]信使RNA.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或核糖体)
(2)由图中信息可推知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ACCCGATTTGGC.
(3)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1]转运RNA,翻译后的产物是多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
处理编号处理方法显色结果
37℃放置0分钟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紫色
37℃放置10分钟
37℃放置120分钟
100℃放置5分钟后,37℃放置120分钟紫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浅
B.④组呈紫色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的结构更加稳定
C.该实验的白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能体现生物膜结构特点的实例包括(  )
①O2、CO2等分子进入细胞 ②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③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
④变形虫的自主运动 ⑤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
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B.DNA、RNA、ATP
C.纤维素、性激素、抗体D.淀粉、淀粉酶、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n分子ATP中所含有的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腺苷的数目分别是(  )
A.n、3n、nB.2n、3n、3nC.2n、3n、nD.2n、2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点细胞中的DNA数正好是L点细胞中的2倍
B.二倍体生物细胞中OP段含4个染色体组
C.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图中BC段、FG段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实现[H]的氧化,生成水,并能合成大量ATP.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的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有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abdef(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