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CO2的消耗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CO2的产生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C.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具体内容及其意义.其内容为: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 解: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A错误;
B、CO2的消耗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CO2的产生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蓝藻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B错误;
C、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恩格尔曼的实验定性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但未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及细胞学说的内容,只要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细胞学说的内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表示某个生物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回答:

(1)处于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2)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3)图2中丙细胞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为8,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的中期期,产生的子细胞是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或两个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牛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CO2浓度、氧气浓度、植物种类.
(2)图2中的A点表示在该温度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8 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55℃ 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33mg.
(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3和4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丙酮酸,D表示ATP和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第十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第十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

(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①--④,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③④.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_{\;}^{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 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点.在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5273137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e-f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如图2一样的装置,该装置放在遮光条件下.
(4)图4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2.5 μmol/min.若在丁处给予一定的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h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750μmol.若绿藻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图4中的c,且呼吸速率与图4所示一致,则在该条件下每天光照至少8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的前24 h比后24 h的平均光照强度强
B.绿色植物吸收CO2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 h
C.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第十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与小麦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素

B.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其成分也相同

C.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D.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呼吸的方式都为有氧呼吸,是因为它们都有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