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1)孟德尔在碗豆杂交实验中,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假说.该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实验结果,还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因此该假说具有正确性.
(2)现有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合品种的水稻,其中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要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可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请画出杂交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只画到F2).图解如图:
(3)上述杂交中,获得F2以后,从F2中选择矮秆抗病(ddT_)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选择,延续至F4.在F4选出的矮秆抗病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7}{9}$.
(4)已知水稻不抗病的性状是由于缺乏一种酶引起的.基因t与T的转录产物之间的差别仅表现为中段一个核糖核苷酸种类不同.翻译至mRNA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改变或者数目改变.

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解:(1)孟德尔在碗豆杂交实验中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实验结果 (9:3:3:1),还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因此该假说具有正确性.
(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要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可以让纯种高抗DDTT与矮不抗ddtt杂交得子一代DdTt,再自交,图解如下:

(3)F2中选择矮秆抗病(ddT_)的个体连续自交,单独考虑T、t即可,$\frac{1}{3}$TT、$\frac{2}{3}$Tt,则F3中TT=$\frac{1}{3}$+$\frac{2}{3}$×$\frac{1}{4}$=$\frac{1}{2}$、Tt=$\frac{2}{3}$×$\frac{1}{2}$=$\frac{1}{3}$、tt$\frac{1}{3}×$$\frac{1}{4}$=$\frac{1}{6}$,淘汰tt后$\frac{3}{5}$TT、$\frac{2}{5}$Tt,则F4中TT=$\frac{3}{5}$+$\frac{2}{5}$×$\frac{1}{4}$=$\frac{7}{10}$、Tt=$\frac{2}{5}$×$\frac{1}{2}$=$\frac{2}{10}$、tt=$\frac{2}{5}$×$\frac{1}{4}$=$\frac{1}{10}$,所以在F4选出的矮秆抗病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7}{9}$.
(4)已知基因t与T的转录产物之间的差别仅表现为中段一个核糖核苷酸种类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改变或者翻译终止.
故答案为:
(1)解释已有实验结果  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2)基因重组

(3)$\frac{7}{9}$
(4)种类改变   数目改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倒置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处理.为了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苏丹Ⅳ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出现透明圈不出现红色圈,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5)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双链DNA分子中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A.C与C配对B.G与G配对C.T与T配对D.A与T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自然条件下,哺乳动物不发生孤雌生殖.2014年3月,云南农大科研团队把猪卵母细胞进行人为的孤雌激活处理,使其发育成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世界上第一批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猪.这种克隆猪不同于核移植获得的克隆猪.现将两种技术进行比较.

(1)图中过程⑤⑥③④(填序号)是获得核移植克隆猪的技术流程.
(2)孤雌激活处理其实质是要激活卵母细胞增殖分化(或细胞的全能性),使其发育成早期胚胎,得到克隆猪.
(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也会用到卵母细胞,需要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期的卵母细胞,并用微型吸管吸出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欲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猪.
(4)早期胚胎移植时,必需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或同情发情处理)的其他雌性动物子宫中,才可能移植成功.
(5)可以从良种不同的克隆猪中提取mRNA进行研究,也可通过反(逆)转录方法得到多种cDNA,并通过PCR技术扩增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脊椎动物的皮肤受到强度伤害性刺激时,同侧肢体的关节出现屈肌收缩、伸肌舒张的反应,称为同侧屈肌反射;对侧肢体屈肌舒张、伸肌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对侧伸肌反射.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完善验证蛙的左、右后肢既有同侧屈肌反射,也存在对侧伸肌反射,且反射中枢在脊髓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牛蛙一只,1%硫酸溶液,肌夹,铁架台、培养皿,捣髓针.
(1)实验思路:①取牛蛙,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②用1%硫酸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分别观察左、右后肢的收缩和伸直情况;
③洗去硫酸,再用1%硫酸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分别观察左、右后肢的收缩和伸直情况;
④用捣髓针破坏脊髓,重复上述步骤.
(2)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3)分析与讨论:在上述实验中,接受刺激后,同侧伸肌和对侧伸肌膜电位分别是外正内负和外负内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为研究某矮生南瓜的突变类型是生长素合成缺陷型还是生长素不敏感型,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μmol/L)正常株茎平均伸长量(cm)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cm)
014.64.8
521.84.8
2523.24.9
5021.64.8
12512.34.8
A.生长素对两种植株茎的作用效果不同不能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
B.实验使用的两种不同植株茎的部位可以不同
C.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不可能大于正常株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不能确定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图1为某大棚蔬菜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甲、乙、丙表示结构,序号①-④表示物质,图2为大棚内一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结构乙为液泡,则结构甲、丙分别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图1细胞内,在结构甲中,物质②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部位是线粒体基质.
(2)图2中A点的光合速率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点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D和H.
(3)图2中曲线FC下降趋势减缓的原因主要是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图2中持,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长?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郑州校级期末)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相关结构,a~e代表相关物质,①~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绿色植物吸收与释放CO2速率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1)乙代表的结构是 ,物质a代表的是 .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短时间内物质b的变化是 (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2)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写出①~③所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

(3)在正常光照、温度为5℃时,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 ,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e的来源有

(4)若每天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15℃的条件下,图2中植物能否正常生活?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祁阳县一模)现将含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16 B.2,8 C.4,8 D.4,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