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1 细胞化学成分的统一性(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麦、大豆、花生三种植物种子中都含有脂肪、淀粉和蛋白质,但含量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脂肪、淀粉和蛋白质都含有C、H、O,且都可以水解成更小的分子
B.生产实践中,花生种子应该播种的更深一些
C.相同质量的种子需要O2的量和产生CO2的量不相同
D.做脂肪鉴定实验最好选择花生种子,鉴定蛋白质最好用大豆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受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型少颗粒(Rrdd)和旱敏型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 D.4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
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5讲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4讲 酶与ATP(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第2讲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a.偶联转运蛋白:ATP间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
b.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驱动泵:光能驱动。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是通过________对所介导的物质进行________梯度的跨膜运输的方式。
(3)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请你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高三生物名校试卷精选汇编:专题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胚胎移植技术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同期发情的母牛子宫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再转入水稻细胞
C.原生质体融合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D.用限制酶切割一个DNA分子,获得一个目的基因,同时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