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正常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B.CO2浓度C.渗透压D.O2浓度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细胞内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低于组织液,A错误;
B、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由细胞内排出细胞外,细胞内浓度大于组织液,B错误;
C、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中的渗透压比较接近,C正确;
D、氧气浓度通过自由扩散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细胞内浓度小于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家族中无变异发生,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神经递质和激素都被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共性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D.在发挥作用后仍保持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探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向,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1),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有了生长素(如图2).有关该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B.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C.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既有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
D.该实验的最佳对照是将图1中胚芽鞘上下端琼脂块交换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回答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将燕麦胚芽鞘顶端不同部位插入云母片(不透水),放在琼脂块上,用单侧光照射,然后将琼脂切块并放置在去掉顶端的培育鞘上,测量由此造成的弯曲度,并观测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①将实验(b)与暗处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琼脂块是胚芽鞘弯曲程度相同,说明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实验(a)和(b)中的琼脂块都使胚芽鞘弯曲24°,原因是生长素可在琼脂块中扩散,使实验(a)(b)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
②实验(c)中云母片两侧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左侧等于右侧(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实验(d)与自然光均匀照射下的相似实验(自然光下的琼脂切块使胚芽鞘的弯曲程度相同)比较,说明单侧光的作用是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
(2)脱落0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即将成熟的玉米经历一段时间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请尝试从脱落酸的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的高温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雨水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种子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
(3)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植株生长,某同学推测该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请选择实验材料,验证其假设.
材料与用具: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正常玉米幼苗,赤霉素溶液,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
①选取涨势基本相同的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甲、乙、丙两组,并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等量的正常玉米幼苗作为丙组,均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对甲组幼苗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和丙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玉米植株的高度,并计算每组平均株高.
实验结果和结论: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与丙组基本一致且明显高于乙组,说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除细胞分裂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
(2)将甲、乙、丙三株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每隔两天测量侧芽长度.如图示研究小组记录的甲、乙、丙侧芽的长度(单位:mm).请为此项探究拟订一课题名称.此实验结论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3)科研人员在研究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苦马豆幼苗耐盐特性的影响时,将苦马豆幼苗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及其结果如表:
分组12345678
处理培养液中NaCl(mmol)080160240320400480560
A组每天喷洒清水
B组每天喷洒6-BA溶液
结果生长速率(cm/d)A组0.320.160.380.410.270.260.230.14
0.600.490.710.420.440.450.350.37
叶片细胞中脯氨酸含量(相对值)B组72180165175232295590321
1937578291209281215182
①实验中,对苦马豆幼苗共划分为16组,每组幼苗为60株.自变量是培养液中NaCl浓度和是否喷洒6-BA;实验中需要定期测量苦马豆幼苗长度和细胞中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B)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A),这说明6-BA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②实验研究发现,在高盐浓度下存活下来的A组植物细胞渗透压明显升高,细胞中脯氨酸含量变化最显著,由此推测两者的关系很可能是细胞中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引起细胞渗透压的提高.B组植物在高盐浓度下脯氨酸含量小于(“大于”或“小于”或“等于”)A组,可推断6-BA可以使植物不依赖脯氨酸浓度提高而提高抗盐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适宜的温度、CO2浓度等条件下,将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表,请分析答下列问题:
光照012345678
CO2
(mg/100cm2叶•小时
-4-2024681010
(1)叶片的呼吸速率(CO2释放量)是4mg/100cm2•小时.在光照强甩为2Klux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和呼吸消耗量的有机物量相等.
(2)光照强度为0时,该植物合成ATP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若要通过人工光照来达到植物的最大生长量,最好使光照强度保持在7Klux.
(3)若在叶片上涂一薄层凡士林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其原因是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4)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ux光照下10h,黑暗下14h,则每昼夜100cm2叶片能固定140mgCO2
(5)若将温度提高到50℃,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的原因是高温使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内陆草原上某种植,开红花,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一棵开蓝花的植株.
(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蓝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
第二步: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结果.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若仍开蓝花,则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开红花,则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
(2)如表是对该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突变率及植株性状表现,请结合数据分析:
温度突变率(每百万个体)植株性状表现
15℃0.63蓝花和红花
25℃0.02红花
在15℃时的突变率大于25℃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酶 (物质)有关.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温度影响了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代代谢过程).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等.若上述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该植株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没有放射性的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Ⅰ中,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2条,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
(3)Ⅱ中,若观察到一个分裂中期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2次,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并且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4)上述实验中,细胞染色体的3H放射情况与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相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