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的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①、②之间是突触间隙.
2、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功能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突触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电位是外负内正.
(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因此乙酰胆碱可以和②处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4)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1)突触 突触后膜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2)内正外负
(3)兴奋 膜电位
(4)大脑皮层和脊髓 突触 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及相关模式图,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项目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kJ) | 1.6×109 | 1.2×109 | 1.1×108 | 9.9×107 | 2.9×107 |
X含量(mg/L) | 0.037 | 0.036 | 0.35 | 0.39 | 3.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 |
B. |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
C. | 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 |
D. |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 |
B. |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 |
C. |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 |
D. |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菌因不含染色体,其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
B. | 在动物精原细胞分裂间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但有转录和翻译的发生 | |
C. | 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 |
D.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改变基因的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