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
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改变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分析题意可知,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刚好缺失一个密码子,从而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解答 解:A、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错误;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正确;
C、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正确;
D、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两位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如下实验

(1)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2)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的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红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绿色荧光,细胞在37℃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融合细胞的表面.说明(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果.
(4)实验证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示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B.物质A和物质B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②③④
D.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细胞⑤只能由细胞④增殖分化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
(2)结构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结构④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能(能、不能)做出反应,感受器不能(有、没有)感觉;切断③,刺激②,效应器不能(能、不能)做出反应,感受器能(有、没有)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的相应激素的调节,分泌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甲状腺激素通过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之间的间隙,进入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代谢水平.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判断生物膜系统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分泌体现了生物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特点
B.生物膜系统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和能量转换的顺利进行
C.信息传递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
D.生物膜系统间即可相互转化,又利于反应的区域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由人体的胰腺细胞合成的某种物质,能在常温下,在细胞外,快速水解蛋白质.对该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低温下容易发生变性B.具有专一性及高效性
C.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20种D.在合成过程中会产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①号和⑤号家兔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
C.实验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
C.丙酮酸分解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中不可能有(  )
A.B.脂肪和蛋白质C.葡萄糖D.酒精和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