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A. 蓝藻 变形虫 B. T2噬菌体 豌豆

C. 硝化细菌 绵羊 D. 肺炎双球菌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甲生物核酸中嘌呤不等于嘧啶,说明该生物含有两种核酸或只含RNA,即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或RNA病毒;乙生物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的遗传物质是RNA,可能是RNA病毒.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RNA,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甲生物核酸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T2噬菌体,因为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嘌呤=嘧啶;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豌豆,因为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嘌呤=嘧啶,B错误;

C、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绵羊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含有DNARNA,则嘌呤嘧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其嘌呤嘧啶,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若A-T和T-A各算1种)

C.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 到CG的替换(不考虑其他方式的突变)

D.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由这些氧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 798,2 2 B. 79812 10

C. 79911 D. 79911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常用的提取液是__________。研磨中为保护色素不被破环,需要添加________。 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的色素是 ,在滤纸扩散速度最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_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

3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细胞中RNA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一方面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是

4)用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染色后需要用 洗去浮色;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实验中,取得的细胞需要放在 中染色并保持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 卵原细胞和第一极体

B.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C. 精原细胞和精细胞

D.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A. 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 都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D. 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DNA 分子片段,一条链为15N标记,另一条链为14N标记。下列说法正确的

A将此DNA片段在14N培养基中复制1次,离心后检测密度带可确定半保留复制

B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 占3/4

C若此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可能会改变

D若此DNA 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的个数为m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核micronucleus,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这些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既形成了微核。

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小组欲探究某农药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农药处理水稻,然后用水稻的组织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率1000个细胞所含有的微核数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应该取水稻的______________细胞制作装片,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

3微核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如果要观察微核,应该用____________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选择处于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某人用大肠杆菌来做这个实验,能不能看到微核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