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加热杀死的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
D.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3、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解答 解:A、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都没有活性,均不能使健康小鼠生病和死亡,A错误;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的是R型菌,不能使健康小鼠生病和死亡,B错误;
C、缺乏多糖荚膜的是R型菌,没有毒性,加热杀死后不能使健康小鼠生病和死亡,C错误;
D、加热杀死的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和缺乏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会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而使小鼠患病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高频考点,解答时需要抓住“有没有使无荚膜肺炎双球菌转化的条件”,如果有“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或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这样的条件,就会导致小鼠死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益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 :1 :2 的时期是( )

A.中期和后期 B.中期和前期

C.间期和末期 D.后期和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甲表示大肠杆菌质粒,图乙表示外源DNA,实线箭头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stⅠ的切割位点,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r表示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含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均不能生长
B.用PstⅠ处理图乙所示的DNA片段后,导致2个磷酸二酯键断裂即可获得目的基因
C.用PstⅠ酶切,加入DNA连接酶后得到的质粒-目的基因连接物都是符合要求的
D.图甲中的质粒通常还具有可转移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学中很重要的界线,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几年前有人类学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秦岭-淮河线也是中国人面容特征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中最不支持人类学家观点的说法是(  )
A.此线两侧不同的自然条件可能诱发不同的基因突变
B.此线两侧不同的自然条件使不同人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改变
C.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民族信仰对通婚习俗产生影响
D.秦岭、淮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的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甲为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物质Ⅰ是[H],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填场所)产生,用于C3的还原,当它减少时,短时间内C3含量上升.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②③(填数字).③过程的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长时间的水淹条件下,导致烂根的原因是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并写出反应式
(2)在乙图中,若温度25℃上升到30℃,则a图中A点应向下移;若适当升高环境中CO2浓度,则B点应向左移.由b图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25℃.c图的a、b曲线分别代表的色素名称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3)如丙图表示“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装置,将滤液滴在a处的滤纸上,通过棉线将培养皿中的层析液引到a点,最后应得到4个同心圆,最小的一个圆呈现的颜色是黄绿色.
(4)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研究光合作用中CO2吸收量(图A)和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图B).据图回答:
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性没有改变.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klx下照光10h再转入暗处,温度也为30℃,这10g叶肉细胞24h能积累葡萄糖30μg.若其他条件相同,黑暗条件下的温度为15℃,则能积累的葡萄糖是37.16μg.上述计算结果的不同,说明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对有机物的积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在白天和夜间都应适当提高温度
D.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Ⅲ、Ⅳ、Ⅴ,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Ⅴ.
(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6)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在横线处填写代号.
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立刻停止的过程是I,稍后,II过程也随着停止.一段时间后,将这一盆植物迅速移到阳光下,上述两个过程先开始进行的是I.而在这一实验中,始终不会停止的过程是III、IV、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
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
C.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