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
B.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C.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
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答案】C
【解析】
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
2、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
4、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A错误;
B、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及组织液,B错误;
C、种群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空间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数量特征,随机分布属于空间特征,C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群落,群落包括种群,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胞外渗透压的改变会引起细胞体积的变化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哺乳动物进化出了能将胞外渗透压维持在一个接近稳定值的反馈调控机制。这表明机体内必然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后者将检测到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转化为兴奋,经中枢调节相应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如图),以维持胞外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胞外渗透压的改变导致水分跨细胞膜流动。人体胞外渗透压约为280~310毫渗量,若将人体细胞置于400毫渗量的溶液中,细胞将_____。
A.失水皱缩 B.失水但维持原状
C.吸水肿胀 D.吸水但维持原状
(2)下列细胞或组织中,不能像渗透压感受器那样把刺激转化为电信号的是_____。
A.视细胞 B.耳蜗 C.鼓膜 D.前庭器
(3)图中方框所示的结构是突触,下列物质或结构可存在于突触间隙的是_____。
①神经递质 ②神经递质受体 ③离子通道 ④突触小泡 ⑤神经递质降解酶
A.①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4)中枢通过控制水的摄入和排出来调节胞外渗透压。下列水排出途径属于“不感觉失水”的是_____。
A.尿液 B.皮肤蒸发 C.呼吸蒸发 D.排遗
(5)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判断激素X的名称是_____;胞外渗透压上升时,该激素的分泌量_____。(上升/下降/不变)
(6)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判断下列针对神经Y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受脑控制,但不受意志支配
B.不受意志支配,故不受脑控制
C.若该神经兴奋,则心跳呼吸加快
D.是一套连接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传入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Ⅰ表示巨噬细胞,其在吞噬病原体后能依靠吞噬泡中特有的水解酶杀灭病原体
B.④过程表示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杀灭病原体
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
D.细胞Ⅶ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甲图中A场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物质b可能是_____,物质c转变为_____(CH2O)需经历两个过程
(2)上述反应中,当突然停止光照,以下物质含量可能会突然减少的是_____。
A.物质a B.物质b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E.ADP+Pi F.(CH2O)
乙图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
光强 (μmol.m﹣2.s﹣1) | 右侧刻度变化 (格/h) |
0 | 2 |
50 | 6 |
100 | 12 |
150 | 18 |
200 | 18 |
(3)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μmol氧气/小时,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5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
A.20μmol B.60μmol C.80μmol D.120μmol
(4)从下表数据分析,该装置中的水草达到光合作用饱和时,可能对应的光强是_____。
A.100μmol.m﹣2.s﹣1 B.150μmol.m﹣2.s﹣1 C.200μmol.m﹣2.s﹣1 D.无法精确确定
甲、乙两组密封玻璃瓶中,加入数量、大小、苗龄、长势相同的某植物叶片,并分别放置等量的自来水和0.125%NaHCO3溶液,用传感器测量瓶中氧浓度,记录数据见表:
序号 | 组别 | 氧初始数据(mgL﹣1) | 氧终结数据(mgL﹣1) | 差值(mgL﹣1) |
1 | 甲 | 2.74 | 2.56 | ﹣0.18 |
2 | 乙 | 2.36 | 3.23 | 0.87 |
光照度26klux;水温18℃;光照时间0.5h |
(5)造成甲乙两组氧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10000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有甲病、无乙病 | 无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7 | 4464 |
女性 | 281 | 16 | 3 | 4700 |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______________调査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査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100人。则被调査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査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
①II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IV6是男孩,则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IV6是女孩,则其为乙病携带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增大②侧K+浓度,则a点上移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 b点时,细胞膜①侧和②侧电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 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4 个精细胞中有两个基因型为 Aa
D.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两个纯种普通小麦品种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现有三种方法培育纯种小麦品种矮秆抗病。请回答:
(1)①过程使用射线处理是通过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2)②过程是利用F2中矮杆抗病植株自交得到F3,F3中ttRR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方法三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③过程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④的_____________,最终得到ttRR;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时期,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方法二相比,方法三的显著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