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先上升后下降.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或数量).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A试管B试管C
1加淀粉溶液2ml2ml2ml
2加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3温度处理60℃100℃0℃
4加碘液二逼,2滴2滴
①表中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
②请指出试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B(单选)
A.酶的量过少;      B.温度控制不严谨;   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该试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不能,说明理由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

分析 1、分析题图曲线可知:
图1表示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纵轴表示底物的剩余量,在相同的时间内,底物剩余量越多,说明酶的活性越弱;由题图可知,不同PH件下,酶的最适宜温度相同,PH为5、6、7时,PH为6时酶活性最高,PH为5和7时,酶活性都小于PH为6时,说明酶的最适宜PH在5~7之间;
图2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由题图曲线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反应物浓度达到饱和时,底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变,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浓度、酶的活性等;
图3,是在底物足量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之间的关系,由题图曲线可知,在底物足量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呈正相关.
2、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的程度,原理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碘遇淀粉变蓝色,淀粉酶活性越强,淀粉水解越少,蓝色越深.

解答 解:(1)图2体现了酶的催化活性与pH值之间的关系,在pH值为6时,底物的量是最少的,说明此时酶的催化效率是最高的,该酶的最适pH值是6,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最适pH值时活性最高.
(2)A点是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
(3)①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由表格信息可知,设置自变量时先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再进行温度处理,这样在达到预设温度之前,酶可能已经发挥作用,应该先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在各自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再将两者混合.故选:B.
③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先上升后下降   
(2)酶的浓度(或数量)
(3)①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②B
③不能    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及对实验的评价和完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四个氨基酸分子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一个多肽,失去的水分子及形成的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
A..4个,4个B..3个,3个C..3个,2个D.2个,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以下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  )
A.1970年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试验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C.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植物细胞中含有DNA的是(  )
①核糖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高尔基体   ⑤线粒体.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颤藻和黑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藻和黑藻细胞内的DNA都呈环状
B.颤藻细胞和黑藻细胞所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
C.颤藻和黑藻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真正的细胞核
D.颤藻和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tR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B.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一共有61种
C.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均发生在细胞核中
D.在翻译进行时核糖体沿着mRNA链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①过程是呼吸作用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一简单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鹰位于第三、四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图中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草固定的能量有一下四个去路:
①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
②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③自身枯枝败叶流向分解者
④通过下一营养级粪便(初级消费者或第二营养级的粪便流向分解者)流向分解者.
(3)若能去蛇,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环境容纳量将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 8.5,25℃)条件下测得的Pn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 中光源,可研究光强、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 Pn 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难以确定(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 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
HCO3 -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g•L-1;在更高 NaHCO3 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达到了CO2饱和点、CA量有限.
(4)培养基中的 HCO3 -与 CO32-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 -越少,CO32-越多,而CO32-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CA(细胞)活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