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人体的血液中大量繁殖 | |
B.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 |
C. | 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 |
D. |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1N1清除 |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被病毒侵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A为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
解答 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血液中繁殖,A错误;
B、细胞膜上的B物质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B错误;
C、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C正确;
D、抗体可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被白细胞吞噬消化,而A为淋巴因子,不能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合,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 B. | 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 ||
C. | 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 D. | 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 |
B. | 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 | |
C. | 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 | |
D.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S”形增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仁--作为核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 |
B. | 中心体--参与所有细胞的有丝分裂 | |
C. | 液泡--合成蛋白质 | |
D. | 细胞膜--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d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 |
B. |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 |
C. | 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 |
D. | d点时,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 |
B. |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上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 | |
C. | 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机制 | |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时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这一结构上 | |
B. | 该时期细胞中有4个中心粒,染色单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 | |
C. | 该时期细胞中含有4个四分体是上一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造成的 | |
D. | 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根据2上B基因的位置就可判断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下入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列图1、图2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图3是图1中①的结构示意图,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该细胞中的⑥是合成 的场所.
(2)图2中②与植物 的形成有关.若图2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不应有的结构是[] .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 .若图1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其吸收氨基酸的运输方式为图3中的 .
(4)若图1代表人体内能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则该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图3中的 ,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说明①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性.
(5)若图1代表胃黏膜上皮细胞,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图3中的 方式进入该细胞.下列曲线与酒精跨膜运输方式相符合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叙述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H]、ATP等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