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
B. |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补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 |
C. | 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 |
D. | 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 |
分析 1、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细菌在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增长如图所示:
解答 解:A、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如蚜虫、跳蝻等)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
B、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标记总数.若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补到,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种群密度偏大,B错误;
C、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弃物积累等原因而减小,不会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两种方法及适用范围;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实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和a、B和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所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Ab B.Ab 或aB C.AB或ab D.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frac{1}{3}$ | |
B. | 淋巴细胞只存在与淋巴中 | |
C. |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
D.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决定进化的方向 | |
B. |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 | 形成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A和a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
D. | 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从而诱发多倍体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进行有氧呼吸释放CO2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 | |
B. |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是同时进行的 | |
C. | 彻底水解细胞内的核酸都能获得8种不同的产物 | |
D. | 在适宜条件下都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限制酶 | BamHⅠ | HaeⅢ | BclⅠ | Sau3AⅠ | NotⅠ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 |
B. | miRNA在真核细胞中不能编码蛋白质 | |
C. | 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靶mRNA | |
D. | miRNA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的翻译阶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 |
B. | 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ATP供能 | |
C. |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联 | |
D. | 病毒的生命活动既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frac{{C}_{5}}{{C}_{3}}$的比值下降 | |
B. | 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 |
C. | 线粒体内膜产生的ATP可直接用于暗反应 | |
D. | CO2的固定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移到C3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