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C)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Oh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2、分析表格的数据:①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内,都是25摄氏度的酵母菌的数量最多,所以25摄氏度为酵母菌的最适温度.
解答 解:(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该池塘中鲫鱼数N:105=90:25,N=378.
(2)①应该连续7天都取样计数.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在培养后期,酵母菌密度太大,故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顶边,左侧边及其夹角的个体计数.
(4)①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
③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所以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④K值是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该柱形图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K值.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378
(2)①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酵母菌密度太大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左上原则)(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4)①抽样检测法 ②温度 25℃③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
④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力及作图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 B. | 乙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
C. | 苏丹III可用来鉴定物质甲 | D. | 甲基绿使物质丙呈现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bTt(♂)×BBtt(♀) | B. | BbTt(♂)×bbtt(♀) | C. | bbTt(♂)×bbtt(♀) | D. | bbTt(♂)×BBt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文科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精子与卵细胞核的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