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378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酵母菌密度太大.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4)如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O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1.23.03.84.64.03.22.82.5
201.25.05.34.22.11.20.80.6
251.25.25.64.62.91.00.60.2
301.24.95.54.82.21.30.70.5
351.21.51.82.02.21.30.8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2、分析表格的数据:①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内,都是25摄氏度的酵母菌的数量最多,所以25摄氏度为酵母菌的最适温度.

解答 解:(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该池塘中鲫鱼数N:105=90:25,N=378.
(2)①应该连续7天都取样计数.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在培养后期,酵母菌密度太大,故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顶边,左侧边及其夹角的个体计数.
(4)①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
③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所以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④K值是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该柱形图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K值.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378
(2)①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酵母菌密度太大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左上原则)(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4)①抽样检测法  ②温度  25℃③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力及作图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乙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苏丹III可用来鉴定物质甲D.甲基绿使物质丙呈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红眼对白眼显性.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F1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甲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乙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你赞成谁的观点:甲(甲、乙).
(2)已知控制棒眼(E)和圆眼(e)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相应基因).某同学做了两组“棒眼果蝇×圆眼果蝇”杂交实验,在得到F1以后,这两组杂交实验的亲本及记录每一组亲本各自性别的资料不慎丢失.观察发现F1雌果蝇都是棒眼,试完成以下推断:
①若F1代雄果蝇都是眼,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不要求写出配子)
②若F1代雄果蝇都是棒眼,则需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F2代中圆眼果蝇都是雄性(或雌性都是棒眼果蝇),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F2代中圆眼果蝇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或雌性果蝇既有棒眼也有圆眼),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且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掩盖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的表现,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BbTt(♂)×BBtt(♀)B.BbTt(♂)×bbtt(♀)C.bbTt(♂)×bbtt(♀)D.bbTt(♂)×BBt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由如图可知,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有4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4分子水.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在分别位于两条肽链的两端.
(4)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明迪莎贺”(又名挨刀树)是一种灌木,只限于生长在云南勐腊县坝落哈尼寨.哈尼族人用木锤将树皮反 复敲打,树皮就会被完整地脱下,再洗去树浆并晒干,就得到一 张米黄色的树皮“布”.制成的服装质地柔软,轻盈透气,结实耐穿.砍伐后剩下的树桩,次年长出几根新枝,3年后新枝直径可超过10cm,可再次砍伐.米黄色树皮“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缩聚成的.它是细胞壁(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研究表明,染色体上结合着许多水分子,这些水分子的存在形式是(  )
A.自由水B.结合水C.结晶水D.气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文科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精子与卵细胞核的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